【健康Talk】敷暖水袋保暖可致低温烫伤 3类高危族需注意
星岛日报-香港·2019-12-05 12:00
暖水袋分分钟存在烫伤风险。网图
天气开始转凉,不少家长担心孩子不够暖,将暖包、暖蛋、暖水袋等保暖用品给予孩子使用,甚至抱着暖水袋睡觉。但使用该些保暖用品分分钟存在烫伤风险。早前台湾一名10岁男童因敷热水袋,导致他皮肤泛红,出现水泡,造成低温烫伤。台湾儿童急诊科医生吴昌腾医生将该烫伤事件分享到Facebook平台,指该名男童长期卧病,体质偏寒,四肢末稍循环较差,经常四肢冰冷,负责照顾的人基于担心,特別用热水袋为男童热敷,结果导致低温烫伤。他提醒大众要小心使用热水袋这类产品,并指出低温烫伤高危一族,及教大家使用热水袋的正确方法。属低温烫伤高危一族1.年长者:感觉迟钝、皮肤薄,不容易感觉到痛,较容易发生烫伤。2.糖尿病的患者 3.长期卧床, 再加上血液循环不佳,对热、对痛的感觉反应迟缓,使用保暖产品会增加烫伤的机率。避免低温烫伤贴士1、发热物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像暖暖包应贴在衣服上方、电热毯及热水袋包上一条毛巾,隔绝皮肤与热能的直接接触。2、睡觉时不要使用保暖产品。3、不要长时间于同一部位使用,最好30分钟就换位置。
男童因敷热水袋致他皮肤泛红,出现水泡,造成低温烫伤。fb图
卫生署处理伤口的小贴士:用冷水浸或沖洗受伤部位最少十分钟,以助降温及减轻痛楚。勿用冰直接敷伤口,以免破坏细胞组织。由于受伤部位或会肿胀,应即除去束缚性物件,如手錶、手镯、指环、紧窄的衣物如腰带、靴或鞋等。如衣服与伤口黏在一起,便不要勉强除去黏在一起的衣服,以免撕破皮肤,增加受感染的危险。如有水泡,不要弄破,否则容易引致细菌感染。伤口上切勿涂上药油、牙膏、豉油、烫火膏、肥皂、食油等物质,以免令伤口恶化。如要保护伤口,可用消毒或清洁而不带绒毛的敷料遮盖,紧急时可用保鲜纸代替。勿用黏性敷料如棉花或胶布等直接包裹伤口,以免敷料与伤口黏在一起。注意:上述方法可用于处理面积小及轻微的烧伤及烫伤。若过于严重,应盡快送伤者往医院治理。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One-stop lifestyle app dedicated to making life in Singapore a breez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in Nesti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