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法律手段 向各国索还千万件文物
联合日报-两岸·2020-12-02 15:01
中国担心回流文物应零关税,但中国官方担心这种作法反而会哄抬文物价格,坚持以法律手段向各国索还。
中国各界近年来透过回购、讨还和捐赠等3种途径,追回不少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流失的历史文物,仅2019年,就促成约4000件文物的回流。
但中国流失历史文物共计超过1000万件,由于大部分回流文物多为民间企业家回购而来,2020年就有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回流文物应零关税。但中国官方担心这种作法反而会哄抬文物价格,仍坚持只以法律手段向各国索还。
根据2019年的统计,中国近年来已促成30多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然而,相比中国自近代以来流失到海外的大量文物,被成功追索回文物的数量仍然较少。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多万件。这些流失文物很多都不知去向,或者落入私人藏家手中,只有在拍卖会等场合才偶尔浮出水面。
中国于2019年透过政府法律追索程序,促成不少文物回归。2019年2月,美国联邦调查局返还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3月,中国和义大利两国政府签署、交换796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9月,中国国家文物局宣布成功追索流失日本的西周-战国时期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这是近年来中国实施跨国追索的价值最高的一批文物。
尽管如此,回购、讨还和捐赠等3种索回文物的手段里,回购仍是中国当前最有效的办法,由中国央企、民企企业家透过管道拍卖买下。不少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即通过这一方式索回。但现行中国海关仍对回流历史文物视同进口商品,征高达近20%的关税。因此中国民间呼吁官方减税甚至零关税来促进文物回流。
中国全国政协委员万捷今年提案:回流文物本质上是「失物回归」,不应征税,应予以零税率。如此除能促进海外文物回流外,还能扩大文物市场供给,也可以启动中国全国文物市场。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One-stop lifestyle app dedicated to making life in Singapore a breez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in Nesti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