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关陇集团”是什么?三分钟了解一下

历史上的“关陇集团”是什么?三分钟了解一下

欧美风光·2020-02-03 14:59

想读MBA?先来了解这些
电影票85折,全岛Cathay电影院通用!

阅读隋唐这段历史的同学可能经常会发现一个叫做“关陇集团”的历史名词,从字义上来看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势力组织,用一句话简单来解释说:关陇集团是一个前后活跃时间长达约百年,因宇文泰争欲夺天下而生,后又因隋唐两朝为巩固皇权而衰的政治势力。但你知道“关陇集团”的是怎样形成的吗?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为了保卫首都平城(山西大同)不受柔然的侵袭,便在平城以北设立若干军镇。(常说的北魏六镇只是统称,当时的军镇不止六个)

起初,这些军镇的将士大部分是鲜卑贵族和汉人豪强,社会地位很高。但是,后来由于孝文帝汉化改革,再加上迁都洛阳,北魏的政治中心南移洛阳,鲜卑高层开始腐化,因而军镇将士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沦为了北魏统治阶级眼中的蛮夷之辈。

受人歧视了怎么办?抽那帮王八犊子大耳刮子呗!公元524年三月,北方六镇之一的沃野镇率先爆发兵变。此后兵变的规模越来越大,六镇军士几乎全反。边镇造反,朝廷自然就得镇压。但是当时北魏朝廷已经乱了,无力镇压。于是,北魏朝廷就宛如当年东汉朝廷一样,给了地方豪强一定的实权,准许他们自募武装,配合朝廷官军镇压叛军。

最后,北魏的结果也跟东汉一样,六镇兵变虽被镇压,但地方实权派也趁势坐大,不受朝廷的节制。在一众地方实力派中,有“北魏版曹操”之称的尔朱荣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军阀。包括高欢、侯景、贺拔岳和宇文泰在内,当时都是他的小弟。

不过,尔朱荣也没嚣张太久,由于他发动河阴之变,杀戮太深,得罪了北魏皇族,因而在公元530年九月,他被北魏孝庄帝在皇宫中设伏兵刺杀,一代枭雄就这么稀里煳涂的惨死了。尔朱荣既死,天下立时又大乱,他麾下的最大实权派高欢立即发动兵变,将尔朱荣一家满门诛杀。

听说高欢杀了尔朱荣一家,镇守在关陇地区的尔朱一族残余势力怒了。于是,以尔朱天光为首的尔朱一族残余势力发兵关东,欲向高欢寻罪。结果,尔朱天光、尔朱度律、尔朱仲远等人均被高欢击败。这些人或逃,或俘,最后都被高欢消灭。

听说尔朱天光战败,镇守长安的贺拔岳因实力弱,不敢得罪高欢,因而他所幸也反了尔朱一族,在关中大肆搜捕尔朱氏,响应高欢的诛杀行动。自此,尔朱一族被彻底剿灭,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剿灭尔朱一族不久后,高欢废黜尔朱氏拥立的节闵帝元恭,并立平阳王元修为帝,是为北魏孝武帝。

元修知道高欢也不是啥好鸟,就加封关陇抗把子贺拔岳为关中大行台,等于是承认了他的江湖地位,把他推到台前跟高欢较劲。前面说了,贺拔岳实力弱于高欢,不敢得罪高欢。可是他也知道高欢如果扫平关东,紧接着肯定会来讨伐自己。所以,贺拔岳在收到皇帝的密诏后,干脆就跟高欢翻脸了,明目张胆的招兵买马。

可是,贺拔岳再怎么招兵买马,他的实力还是远远弱于高欢。于是,贺拔岳就想到了拉拢关陇当地豪强入股的合伙人模式,组建了最初版本的关陇集团。根据这个联盟模式,贺拔岳只是担当一个董事长的角色,其它豪强都是股东,大家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联合起来对抗高欢。

高欢听说贺拔岳在关陇拉拢豪强后,心里很是紧张。因为区区一个贺拔岳,他还不会放在眼里,但是整个关陇豪强都跟他对抗,那就不是能小瞧的实力了。

出于拆散关陇集团的目的,高欢派左丞翟嵩以朝廷的名义出使关中,让他离间贺拔岳与关陇集团大股东之一的侯莫陈悦的关系。并利用侯莫陈悦杀了贺拔岳。

贺拔岳死后,其部三军无主,惶惶不安,不少人都建议放弃抵抗,投降高欢得了。不过这个时候有一些人想到了一个人,认为推举他为主帅,必然能对抗高欢。这个人就是贺拔岳的左膀右臂,时任夏州刺史宇文泰。

宇文泰被推举为主帅后,先是安抚了贺拔岳余部的军心,继而打败侯莫陈悦,稳定了关陇地区。是时,昔日尔朱荣的宠臣斛斯椿(尔朱天光就是被这家伙坑死的)忽悠傀儡皇帝元修逃亡关中,投奔宇文泰,元修听之,并成功开熘,逃入长安。

高欢听说皇帝跑了,他也无所谓,干脆就又立了一帝,与宇文泰各自拥立一帝,隔着黄河相互骂对方为伪政权。于是,北魏就此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北魏一分为二,关陇集团与关东集团也从貌合神离的关系变成对抗关系,一时间,宇文泰的压力巨大。

当时,贺拔岳旧部对他并非心悦诚服。并且在综合实力的对比上,关陇地区只有区区七百万人口,关东有两千万,关陇的基本盘只有关东的三分之一,宇文泰的实力远远不如高欢强。因此,此时此景的宇文泰就决定将贺拔岳当年的合伙人制度贯彻下去,以最大限度的出让股份的诚意拉拢实力派,并建立了最终成型的关陇集团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宇文泰首先是用高官厚禄拉拢有实力的人。

他先是设置了八柱国,分别由他本人;宗室代表元欣;关陇豪强代表赵贵、李虎(李渊的爷爷);武川派代表侯莫陈崇、于谨、独孤信(北周明帝宇文毓和杨坚的岳父,李渊外公)、李弼(李密的太爷爷)担任柱国。

另外,宇文泰又设立了十二大将军,分别让宗室代表元育、元赞、元廓,武川军镇代表宇文导(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贵、侯莫陈顺、达奚武、豆卢宁、贺兰祥(宇文泰的外甥)、王雄,关陇代表李远、杨忠(杨坚之父)担任大将军。武川派就是跟随贺拔岳进驻关中的旧部人马。宇文泰也是武川派的领导人。

从以上二十人的派系分配可以看出,关陇三派人马(关陇当地豪强、武川派、宗室)都捞到了好处。而捞到好处的结果,自然而然的就是彼此之间产生了认同感,建立起了一个比较牢固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

一个集团因此也就产生了。以高官厚禄拉拢之后,紧接着,柱国和大将军们就开始联姻,借姻亲关系巩固彼此之间的结盟关系。比如八柱国之一独孤信就分别把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儿子宇文毓,李虎的儿子李,杨忠的儿子杨坚,成为北周、朝、唐三朝皇帝都要给他上香供奉的“史上最牛老丈人”。

再比如宇文泰,他也是不得了。他的第五女嫁给了大将窦毅,她的女儿,也就宇文泰的外孙女又嫁给了李渊,而这个外孙女就是唐朝窦皇后,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兄弟的妈。

另外,宇文泰的其她几个女儿还分别嫁给了西魏废帝元钦,李密的父亲李辉,杨坚的弟弟杨瓒,贺拔岳的大儿子贺拔纬,赵贵的儿子赵永仁。(李密和李唐皇室其实也有一点亲戚关系的)

高官厚禄加姻亲关系,自此关陇集团就算是结为一体了。纵然宇文泰死后,柱国和大将军之间矛盾不断,先后有赵贵、独孤信等人谋袭宇文护之事,后有李植、孙恒、乙弗凤等人发动的宫廷政变未遂。但是关陇集团即便关系闹得再僵,亲戚关系还是在的。

比如说独孤信被逼自杀后,他的几个儿子还是高官厚禄,甭管是北周还是隋朝,都是吃香喝辣的角色。尤其是他的小女儿,活脱脱的就是个母夜叉。只要她活着,隋文帝杨坚硬是被逼得不敢纳妃。不过,正是因为这些人干绕了皇权,所以自隋朝建立后,隋唐两代就都在挖空心思的打击关陇集团。

比如隋朝的时候,关陇集团出身的子弟就不怎么掌权了,虽然衣食无忧,但跟西魏时期出将入相,跟皇帝几乎平起平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用学者雷依群和黄永年先生的话说,关陇集团只是存在于西魏、北周和隋朝初年。当隋文帝和隋炀帝兴建东都,将政治中心迁移至关东之后,被“嫌弃”的关陇集团就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后的唐朝,拥立李渊的功臣和宰相,出身自关陇的人还不及半数,并不能将他们称之为一个集团。所以关陇集团的瓦解和消失应该就是在隋唐时期。所以说,关陇集团就是一个因宇文泰欲争天下,实施“关中本位”政策而兴,又因隋唐两朝巩固皇权,拒绝执行“关中本位”政策,弃之而衰的政治势力。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哟~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