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被家暴事件再反转,她不是另一个“拉姆”
主人公马金瑜出生在新疆,大学时考到一线城市读书。后来成为知名媒体记者,写过深度报道,获过业内大奖。
从业第14年时,她在一次采访时认识了蜂农扎西。47天后,她正式嫁到了青海的贵德县,成为扎西的妻子。
“一次采访,一见钟情。”听起来颇为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像三毛嫁给荷西那样文艺,不问世俗、不理喧嚣,直赴遥远的青海嫁与情郎。
当时的马金瑜,满脑子都是爱情、诗和远方。
来到青海后,马金瑜和丈夫要一起养蜂蜜、枸杞和黄菇,还经营电商为当地的农作产品找出路,给当地女性提供就业机会,网店最高销售额曾达到500万。
一时之间,马金瑜“远嫁青海蜂农,从女记者到明星店主”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这一切,马金瑜都是心甘情愿的。在她眼中:“丈夫扎西的心里特别干净,像山上的泉水一样。”
其实,丈夫扎西的大男子主义早已有所显现,马金瑜也曾在采访中表示过。为了让马金瑜留住,扎西藏了她的身份证和户口本。
而且在当地,“没有女人说话的份”。甚至,丈夫打女人并不稀奇,自家老公喝醉时,想起一些不痛快的事,都会靠打老婆撒气。
女人被打了,休息几天就能继续干活。
然而,没想到当年用一支笔纵横人间冷暖的马金瑜,竟也难逃被丈夫打的命运:
(以下为马金瑜在真实故事计划中的自述)
“我也是那个常常被扇得鼻青脸肿得人,每次这样的时候,我都给其中几个有电话的通知:明天放假。”
“2015年时,一次酒醉之后,他半夜回来,开始找事,询问是不是和他的藏族朋友(男子)有事,暴打是突然开始的,我的眼睛顿时模煳了,拳头不断砸在我的头上,头发被抓着,动不了。只听见孩子大哭着,孩子父亲喊着:‘你看着你的阿妈!’头被击打的瞬间,我的小便失禁了。”
这次暴打一直持续到早晨,马金瑜被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眼球血肿,眉骨骨折。这时她发现自己怀了老三,马金瑜选择保住孩子,和丈夫妥协。
但没过多久,扎西再次把她踢到流血。
因为村里有人传闲话说:“难不成这个马金瑜是活佛,动动手指头就能赚钱!”马金瑜曾把村里积压的土豆全都帮村民卖掉了,这就成了她在挣黑心钱了。
扎西的亲戚也跟着说他没出息:“你媳妇把钱管着,你算个啥男人?”
从那以后,砸向马金瑜的拳头越来越重。2017年春节,扎西出轨一个藏族女大学生。这让马金瑜决定离婚。
扎西不同意:“他突然把我掐住脖子摁在床上,只在那几秒,他的眼睛红红地狠狠地直视着我,他动了杀机。”
马金瑜发现自己捡回一条命,但眼睛看不清了,人也被掐的大小便失禁。直到现在,常年被打的后遗症还困扰着她:视力逐渐衰弱,平常已经离不开纸尿裤了。
2018年,马金瑜终于忍无可忍,带着孩子离开了丈夫。生活窘迫,要靠借钱周转运营网店,艰难维持日常生活。
无数次,她想过轻生。但当想到三个孩子,还有那些眼巴巴等着她带着走出一条活路的人,马金瑜最终还是没舍得死。
人们很难相信,马金瑜的人生能走到这一步。
想当年,一篇题为《马金瑜:把心嫁给青海》的文章,将马金瑜写成传奇:精通外语,还曾在国外通讯社工作多年,却毅然决然嫁到藏区。
再后来,作为一名农牧电商“代言人”,马金瑜还曾受邀在甘肃农业大学与高校学子分享她是如何将藏区珍宝卖向全球的“高原传奇”。
甚至和扎西一起宣传新书,跟藏区的女孩子们分享他们的爱情故事。
表面美好的背后,是惶惶不可终日的爱情生活。
如今,马金瑜个人财力和精神都濒临崩溃。
据澎湃新闻报道,多名马金瑜的朋友经她同意发《声明》称,现启动个人债务的登记和偿还工作。
不少网友质疑马金瑜此举是利用大众同情心,事件发生反转,然而这其实是因为马金瑜母子四人面临着生存问题,他们目前无法维系基本生活,朋友们希望帮助马金瑜理清债务,让她告别过去,回归广阔自由的人生。
那么扎西有什么感受呢?
当有人给扎西转发了马金瑜的自述文章后,扎西的第一反应是:“当时我懵了。”他说,马金瑜带着孩子已经离开将近3年,两人之后一直没有联系。他甚至怀疑:“事情闹这么大,是马金瑜想要火一把。”
因为在扎西看来,自己不存在家暴行为,是马金瑜带着三个孩子离家出走了。两人确实吵过架,但在扎西眼里,只是“早上不说话,晚上又和好了”。
他还解释到:“如果我是一个家暴的男人,我们不可能一起生活七八年。”
据澎湃新闻报道,对于马金瑜说自己被打到眉骨骨折,扎西是这样解释的:
是在带孩子去西宁检查孩子身体,回来路上发生了事故,马金瑜、他自己和孩子都有受伤。在接受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采访时,扎西表示,确实有打过马金瑜一巴掌,是因为他父亲喝酒,马金瑜一直骂他爸爸。
这理由,让人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
但其实扎西的做法,已经触犯法律了。
2月6日,中央政法委网站发文指出,家暴不是“家务事”,全社会都应“零容忍”。
同一天,青海省妇联称已经介入此事,正在联系金瑜了解情况。2月7日,钱江晚报的记者从青海当地公安部门获悉,警方已介入展开全面调查。
家庭暴力,早已不是家庭内爱或不爱的事情了。
马金瑜曾受过高等教育,在一线城市工作过。在遇到家庭暴力时,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隐忍、原谅,甚至幻想丈夫能改过自新,再爱自己。
她曾说,藏人信佛,不杀生,他们种地连农药都不打,因为打了农药后蝴蝶和鸟儿就死了。
说来甚是讽刺,就是这样一个怜惜蝴蝶、鸟儿的男人,却一次次把结发妻子打到生命岌岌可危。
所以,我想再次告诉大家家暴,只有0次和100次的区别,不要对恶魔面具下的伪善给予原谅。
很多人将马金瑜和拉姆做对比,我觉得她们二人不一样。
拉姆当时用过所有她能用的方法,只为离开家暴的沼泽。她离婚、寻求有关部门帮助、逃离……
而马金瑜的选择让人为她心痛,正如她的朋友洪峰说道:她不是愚昧的人,名牌大学毕业,就职过中国最有思想的媒体,还是主力记者……她对人性有超出一般人的认知水准,但她依旧忍受着三番五次的家暴。
是的,这很遗憾,在长期被家暴的过程中,马金瑜没有报过警。
回过头来,我们看一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016年的统计数据,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婚姻存在针对女性的暴力,平均每7.4秒就会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
那么,打老婆的男人长什么样?为什么会发生家暴?悲剧发生了为什么不逃跑?
从近期几个大家熟知的家暴事件中,我们能看到几点共性。
1、 “你一个女的……”
换句话说就是热衷于拿性别差异说事。
从马金瑜和扎西往年的采访中,可以看到扎西很喜欢用“你一个女的”压制对方。
比如,马金瑜要和别人谈生意,扎西却总和她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没有女人说话的份,你见过一个女人谈生意吗?”
比如,当马金瑜内地的朋友过来看她时,扎西会不高兴;有时候他觉得自己男性的自尊心受伤。
这类人喜欢强调性别上的差异,喜欢把自己的错误归于外因或者谴责他人,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受的经济压力、人际压力等无力解决的感受,通过暴力形式发泄。
2、警惕飞蛾扑火式的爱情
三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
马金瑜也曾在演讲时,和大学生们说,“ 你们要相信爱情,不要怕冒险,哪怕下一步是悬崖,不要怕,跳!”
可这样盲目的感情,能收获长相厮守的结果吗?
我始终和身边的人说,无论你爱的多痴多狂,都请你保持理智、保持自己经济独立、保持思想独立。
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家暴的受害者,当你在相处过程中发现这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有问题,已经显露出暴力倾向时,一定要及时止损。
3、“他平时对我很好”
“他只是心情不好才打我”、 “他平时对我很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好端端的他能打你?”……
这些话是不是和稀泥专用?面对家暴,我们一定要明确,即便这暴力发生的场景是家庭,它也是不折不扣的暴力,绝不应该用“家务事”弱化它。
正确认识家庭爆料,也是挣脱它的第一步。
在中国,女性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报警。如果在第一次就报警或者离婚,是不是可能就没有后面的34次了呢?
柴静在《看见》中有一章专门讲述家暴中,杀死施暴者的女人。
其中有句话:人性里从来不会只有恶或善,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里的善,和着一口一口的酒咽下去。
所以,拒绝侥幸,遇到家暴,要先离开、寻求相关机构、部门的帮助。
4、 被打了怎么还不离婚?不离婚就是你的问题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受害者脱离这段感情关系并不容易。因为长期暴力下会形成受害者综合征,同时,混乱的经济处境、闻风丧胆的暴力威胁,常常让受害者画地为牢。
在一则TED演讲中,演讲者莱斯利就讲述了自己作为家暴受害者不离开的原因。
她说她留下来是因为自己并不知道那是丈夫在虐待她,“即便他用上膛的枪指着我的头,把我推下楼梯,威胁杀掉我们的狗,在高速公路上拔掉车钥匙。”
那么很多人问为什么不离开,为什么不逃跑,莱斯利说这是大家问过让她最伤心、痛苦的问题。
“你不能理解,但是只有我们受害者自己清楚离开施虐者是多么的危险。因为在家庭暴力中的最后一步就是杀掉她。”
而,别人对他们的指责,无异于是二次伤害。
正如丁香医生所说,基于妇女保护,我们反复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女性进入家庭,会变得安全吗?
事实可能是,家庭有时可能是对女性最危险的地方。但进入家庭,本不该是一场女性的冒险。
最后讲一件柴静写家暴受害者文章中的一件事。
早在2010年,中国法学会再次公布了《家庭暴力防治法(专家建议稿)》,在两会上,柴静去找过关心此事的代表委员。
担任警察职务的男代表说,现在刑法里已经有人身伤害的定罪了,“如果男性对女性造成人身伤害,那就按现有的法条来判,为什么要为了家庭暴力再去立法?”
一位女性代表说:“家庭的事情,不可能像一般的人身伤害那样处理。”
现场有些争起来了:“你们这么说,只因为你们也是女人。”
“不是女人才关心女人,是人应该关心人。”这位女代表说。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暴力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in Nesti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