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们真的想要乘风破浪吗?
作为《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路人粉,在第二季(以下简称《浪姐2》)公布参赛人员名单的时候,我就一个感觉:
咖位在上升,但吸引力在下降。
经历了《浪姐1》的高开低走,想必大多数人都已经放弃了对这个节目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们已经不指望在这档节目中看到对女性议题的深入讨论,也不会对节目中资本逻辑与女性生存的悖论展开辩驳,更不会再对其背离初衷的价值取向口诛笔伐。
不可否认,抛开以上种种,《浪姐1》至少在前五期还是挺好看的。
它的好看在于几点:
一、选角成功:宁静、张雨绮、伊能静、黄圣依,仅仅第一期就连上十几条热搜。
二、节目的复调叙事有看点:除了节目本身树立了丰富的人设以外,针对半数姐姐的访谈节目《定义》又丰富了我们对这些姐姐们的认知。
三、有质量较高的舞台呈现:《大碗宽面》《兰花草》《这是我们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等都颇为经典。
但是当我看完《浪姐2》第一期,我有个不恰当的联想——
这30位姐姐仿佛被拉进了一个传销大会,每天都有人在上面高喊:
“我们要成功!我们要赚钱!我们要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姐姐们不动声色地坐在台下微笑,心里想着:老娘不差钱。
从《浪姐2》第一期来看,很多姐姐的表现都在说“我不想争”,这种观感一直从幕后一直延伸到了台前,就让观众们顿感索然无味。
其实,观众对于《浪姐》的期待已经逐渐放低。
一开始我们希望它能中年女性的困境有所深入,它没有;
后来我们希望它能展示中年女性不一样的美,它只是浮光掠影地呈现了几场非劲歌热舞类的表演,且因为与比赛氛围相违背,遭到姐姐们的全面抗拒;
甚至让评委勐男落泪
最后观众凭着前面多期节目对某些姐姐们培养出的感情,硬撑着看完到了成团日。那时已经没有人在意出道的人是否还符合成团初衷,只要喜欢的姐姐成功出道就万事大吉。
当然,出道日当晚,张雨绮一番关于女性婚姻和暴力的发言又让人午夜梦回:哦,原来我们曾经还挂过这个羊头呢?
不过,就像无数女性题材的国产剧那样,也就是说说而已。
于是第二季的开篇语中不再有观照女性生存现实的语句,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空也更漂亮的话:
什么叫“真正的自由是在我们的视野之内容纳和让渡更多的不自由”?
反正我是没懂。
不过紧接着镜头给了程莉莎的一句话:
直白一点讲,也就是成功不止一种姿态呗。
成为万众瞩目的娱乐圈常青树是成功,关注度不高但独立美丽岁月静好也是成功,生完孩子在家相夫教子享受天伦之乐也是一种成功。
如果《浪姐2》想要传递这样的观点,那问题来了。
阿兰干嘛要来?金巧巧、胡静为啥要来?
年少成名,家境优越,阿兰身上似乎没有什么必须要乘风破浪的理由
乘风破浪是为了什么?
如果根本没有必须要乘风破浪才能达到的目的,姐姐们为何要站上这个舞台?
第一季中,许多姐姐有一身才艺要争一个展示的舞台,有的人天生好强,就是要站在舞台中央闪闪发光,在影视行业暂时不能满足她们“大女主”梦想的时候,这样一个女团节目的到来正是时候。
《浪姐1》本质上就是女性成功学叙事的典范。
只要我们放下对深刻的追求,放下对所谓定义“反女团”的执念,你就会发现作为一档娱乐节目,它在前期有一点好处,就是不缺故事性,更不缺想要借着东风扶摇直上的姐姐们。
《浪姐》是对女明星从身体到情感的一次全面消费?
那挺好,我来就是被消费的。女明星向来都是资本追逐和消费的焦点。
回顾《浪姐1》,就会发现很多姐姐从第一期开始,身上就带着这股劲。
宁静在第一期的表现就很抢眼。这种抢眼并不在于大姐大的咖位,而是她很拧巴。
预采时,她说自己对女团的整齐划一不感兴趣,说自己就爱独自站在舞台上接受闪光灯和掌声。
但还是来参加女团了,为什么?
因为“不喜欢,但我想要”。
张雨绮作为风华正茂的女明星,更是从一开始就放话要“C位出道”。
蓝盈盈的狼性从第一期就暴露无遗,而top1的初舞台又用实力为她的野心戳了一个明晃晃的防伪标志。
但是在《浪姐2》里,这种成功学叙事出现了变奏。
这一季中我们却看到很多已经手握大把资源,但进入家庭后便逐渐隐退的姐姐。
这一期有11位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明星加入。这些年龄普遍40+以上的姐姐,绝大多数一看就知道是一两轮游的陪跑和炮灰。
年龄大、体力不支、有孩子需要照顾……这些都是上了一定年纪的女演员在这个节目上需要面对的难题。
上一季,伊能静的处境比较真实。
观众能够感受到她为年龄所困,为自己失落的梦想和要强的性格所困。
节目虽然试图打造女性无惧年龄爱拼就会赢的美梦,但伊能静的崩溃瞬间却是少有的“人间真实”。
观众骂归骂,但也是真的爱看。
被节目组符号化了的“乘风破浪”,在伊能静充满矛盾和挣扎的身体里得到了爆发。
这样的戏剧性是否能够在第二季的已婚已育女性中上演,是个悬念。
但从《浪姐2》第一期播出的状态来看,几乎没有人表现出那种极力想要自我证明的精神。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看了上一季的节目,新来的姐姐们都学聪明了,先把锐气收着,以后再放大招。
所以她们(尤其是40+的姐姐们)表现得太从容,一点也没有想要抓住自己事业余晖的意思。其后的表演中,也几乎都优雅地像是在参加中老年联谊晚会(如弹幕所说,阿兰的舞蹈则更像是幼师才艺大赛的风格)。
没有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又何来乘风破浪的动力?
而这种动力,我想多来自于匮乏。
在《浪姐2》中,更加年轻、且尚未成名的年轻女艺人匮乏感更强,而很多以家庭隐退(或半隐退)的女艺人在无论在心性上还是人生价值上,都不再以演艺事业为重。
一面风轻云淡地谈着自己的现代女性观,一面又落入传统女性的价值取向,让观众不由地对发出一种“这是何必呢”的感叹。
提到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左小青、金巧巧、胡静、董璇不约而同地表示是“生孩子”。
这倒没什么,谁也没规定一个为自己“母亲”身份而骄傲的女人不能拥有一颗追梦的心。
不过,被问到代表作时,金巧巧依旧一脸骄傲地说:“孩子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这就恕我不能理解了。
原来养孩子是你的事业,那你何必来一个参加搞女团表演的节目?为什么不去参加育儿节目,那才是你发展事业的真正平台啊!
作为博纳影集团的老板娘,金巧巧根本不可能缺乏影视资源。而她结婚后大量减产,最多就是客串各种无足轻重的小角色,甚至提到代表作也完全脱离自己的演艺事业。
而后不痛不痒的表演更是应证了观众的想法:她不需要这个舞台证明自己的人生有多成功,这个舞台也不需要她来锦上添花。
就是这样,双向的“不需要”让“乘风破浪”这个词变得十分尴尬。
但是更尴尬的点,其实不在这些出来划划水、蹭个人气的“太太”们的身上,而在于那些真的有困境需要解决的女艺人身上。
在张柏芝身上,我们也许能预见“乘风破浪”这个美梦背后的残酷悖论——面对真实的“风浪”,这样一档节目根本无力扭转任何局面。
《浪姐1》后期虽然完全背离初衷,但有一点却是显而易见的:
很多艺人都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超高关注度,从而迎来事业翻红的迹象。
孟佳、王菲菲、李斯丹妮、金晨、张含韵等很多人在节目播出后曝光率显着上升。
她们在节目开播前所面临的困境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纾解。
孟佳、王菲菲打开了在国内的知名度,两人都在谋划下一步的发展;
王菲菲登上《我就是演员》的舞台,想要转型做演员
阿朵让更多的人听到新民族音乐的声音;
金晨的大女主热播剧热度相当可以;
然而,更多的流量和利好都流向了30+年龄段的女艺人。
反观为这个节目留下许多槽点和看点的伊能静,她得到了什么呢?
更好的影视资源,更大的唱跳舞台似乎依然离她很远。
离开《浪姐》的舞台,转眼她就上了《我就是演员》,在节目里对各位演技派大佬表忠心,顺便拉踩一下女团。
虽然在综艺节目中发表“大女主”宣言,但她是否还能等到属于自己的“大女主”作品,大家都心知肚明。
宁静这样得到过国内一流奖项认可的大女主,现在颜值能打,状态能打,即便靠节目再次翻红收获好口碑,依旧只是录个新歌自娱自乐。
大女主什么时候又能轮的上多年不演戏的伊能静呢?
节目给她带来的,最多是不尴不尬的热度和借此收割的越来越少的流量。当这波热度快要消化光了之后,她必须想办法用新的话题和综艺带自己回到公众视野。
那么,张柏芝呢?
《浪姐2》里,有一个张柏芝和容祖儿相拥的镜头。作为香港流行文化爱好者,这个镜头对我来说意味深长。
张柏芝,“香港最后一个美人”。
容祖儿,“香港乐坛最后一位天后”。
当她们在早已不属于自己的领地里相拥,并用粤语异口同声说出“创一番事业”时,我竟然有种想要老泪纵横的冲动。
但我很快打住了这股冲动,因为我很疑惑:
如今的张柏芝,事业对她来说究竟是什么?
演戏吗?她已经很久不演戏了。
唱歌吗?别开玩笑了。
最后我发现,张柏芝如今在娱乐圈的地位就是一个综艺咖,还是一个被扒皮总是谎话连篇的综艺咖。
她的确驻颜有术,但以她在演艺圈的口碑,加上这张没法做表情的脸,她还能再演戏吗?
我看悬。
那么,即便能在《浪姐2》的舞台上一直走下去,她经受住了所有的风浪,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也只能步伊能静的后尘,将自己“香港最后一个美人”的形象消费到极致。
直到有一天,不会再有人因为见到她而激动。
闻多了就不香了宝贝
直到有一天观众们发出“怎么哪里都有她”的声音。
但她们还是来了。
因为她们面临的家庭压力、舆论压力、职场压力已经不容她们有更多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来“乘风破浪”。
从这个角度看,《浪姐2》的开头更像是《如懿传》而非《甄嬛传》的叙事。
队伍里的主力军多是“不需要争”和“不得不争”的人,看他们最后能不能“争”起来是观众唯一的期待了。
但这又与《浪姐2》开篇语产生了矛盾:
不是要让渡不自由的能力吗?
不是成功不止一种姿态吗?
那么阿兰“懒”一点又如何?
她不像阿朵那样背负着一整个公司的存亡,仅仅做自己喜欢的小众音乐圈地自萌又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去鞭策她,“逼”她反省自己的懒惰,“逼”她“争气”起来?
程莉莎明明如此热爱并陶醉于自己对丈夫无私的爱,倒追郭晓冬多年,主动放弃自己正在上升的演绎事业,说着“成功不止一种姿态”,但转眼又把“想要拥有姓名”写在脸上。
这样显而易见的矛盾,《浪姐2》倒也是装都不再装了。
就像评委问容祖儿,真的是你自愿参加这个节目吗?
容祖儿答,我妈妈特别喜欢这个节目。
-END-
互动话题
你会继续追《浪姐2》吗?
如何投稿
上下滑动查看如何投稿
快给我好看!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明星 娱乐 国际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in Nesti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