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没采用,不然1945年缴获后肯定遗患无穷:奇葩的一式冲锋枪
小迪食欲·2024-02-01 18:16
南部“一”式冲锋枪出现在1932年左右,由当时日本着名的轻武器设计师南部麒次郎设计。
下图,南部麒次郎
南部麒次郎
下图,南部“一”式冲锋枪
南部“一”式冲锋枪
下图,该枪细节
南部麒次郎的设想是:采用手枪式握把,然后在握把内安装一个大容量弯曲弹匣。这样一来,在枪管长度不缩减的情况下,全枪长明显短于当时的其他列强冲锋枪。
下图,美国汤普逊冲锋枪
汤普逊冲锋枪
下图,芬兰索米冲锋枪,可使用弹匣和弹鼓
索米冲锋枪,采用弹匣
芬兰索米冲锋枪,采用弹鼓
下图,瑞士SIG M1920,不知道是日军战时缴获的还是战前购买的
瑞士SIG M1920
下图,德国MP18冲锋枪
德国MP18冲锋枪
下图,德国MP28冲锋枪,照片中为红军抗日先遣队。
红军抗日先遣队
设计完成后,该枪被命名为南部“一”式冲锋枪(也有些资料称为也称为II型、第一型或IIA型)。
在1936-1937年,南部“一”式冲锋枪交由由日本陆军进行测试。因为机构较为复杂导致动作不可靠,没有被采用。
1937年左右,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中国战场进行了试用,也无果而终。
在20世纪30年代末,南部麒次郎见到装备无望,于是试图将他的冲锋枪出口销售,但也没有取得任何订单。一方面因为该枪在设计上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因为该枪使用了日式8×22毫米手枪弹,威力较小,杀伤力不足。
下2图,日式8×22毫米手枪弹
南部“一”式冲锋枪用简单的反吹设计,采用闭膛射击。
因为弹匣过于弯曲,射击时握把必须向前倾斜,这种反人类设计会导致连发时很难保持射击精度。因此,“聪明”的南部大师给每个弹匣的底部都安装了一个小的折叠驻锄(注意啊,是安装在每个弹匣上面 [捂脸]),当俯姿射击时可以用来支撑地面。详见下图——
每个弹匣的底部都安装了一个小的折叠撑杆
这枪实在是过于奇葩了,幸亏当被时没采用。不然,等到1945年侵华日军缴械投降之后,按照我军那种穷惯了的作风,哪怕是这种反人类设计的枪也肯定会留用,之后也肯定遗患无穷(不是杞人忧天,的确有先例。详见我的另一篇文章《名称“二”,性能也“二”,竟还被“国府”仿制:“二”式冲锋枪》)。
南部麒次郎大师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在“一”式冲锋枪之后又持续改进,陆续设计了“二”式冲锋枪、“三”式冲锋枪,最终获得日本军方认可,设计定型了“百”式冲锋枪。
这些就是另外的故事了,内容详见我的文章《歼敌三人,自损五十。机関短铳,还有刺刀:“百”式冲锋枪及战例》。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One-stop lifestyle app dedicated to making life in Singapore a breez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in Nesti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