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现宋代大型建筑遗址 出土逾2500件文物
星岛日报-中国·2020-12-12 10:02
此次发掘面积2,400平方米。网图
广州发现宋代建筑遗址,共出土逾2500件文物,是近年来广州城市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项目。广东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周五(11日)公布在中山六路的考古发现,指此次发掘面积2,400平方米,发现唐代至民国时期的文化层,清理汉代至民国时期遗迹432处,其中灰坑196个、水井57眼、磉墩52个、池43个、柱洞42个、灰沟18条、墙基17处、路3条、房址2处、台基1座、护堤1处,出土各时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各类重要文物2500多件。此次考古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文化层堆积最厚达4米左右,包括唐、五代南汉、宋、明、清、民国等不同歷史时期,遗迹十分丰富,尤以晚唐五代、宋、明、清、民国时期的灰坑、水井、池等生活类遗迹为多,出土遗物丰富,既有汉代陶器、瓦当,也有南朝青釉器,特別是晚唐五代的遗物最为丰富,反映了唐代以来这一带为人口聚居、商业繁华之地。宋代建筑址址是本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发现。52个磉墩佈局规整、排列有序,规格较大,初步判断东西两侧是两道南北向的廊式建筑,南侧磉墩是主体建筑的北边墙和檐廊,还有一组磉墩打破主体建筑,可能是后期改建的。磉墩是用来支撑建筑柱础石的基址,可以说是古代大型建筑支撑结构的根本所在。它的发现充分说明宋代此地有一处等级较高、规模较大的建筑。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调查勘探部主任程浩表示,从磉墩的位置来看,这处宋代建筑的主体应该是要延伸到今天中山六路的马路路面位置,甚至可能更往南,但暂时未能确认建筑类別。但一般来说,有磉墩的建筑通常包括宫殿、官署、庙宇,以及部分等级较高的人物的府邸等。就这个地块来说,歷史文献中还沒有见到能说明这里在当时曾经有过怎样的大型建筑的记录,只能说综合种种情况来看,倾向于这里可能是一处庙宇所在。团队将对此次出土的文物进行研究。此项目是近年来广州城市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项目,发掘成果为探索广州城址变迁,唐宋时期广州城市发展和功能佈局、广州城区歷史地理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此次发掘面积2,400平方米。网图
指此次发掘面积2,400平方米。网图
不同时期的井圈用砖。网图
唐三彩瓶残件。网图
出土器物残片。网图
出土的陶瓷器。网图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One-stop lifestyle app dedicated to making life in Singapore a breez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in Nesti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