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外交部几位女神身上,学到1个提升魅力的小技巧
它以疼痛开始,以完美呈现。这既代表了女性独有的孕育和生产,也象征着千百年来女性抗争蜕变的传奇。
——遇言姐
最近,遇言姐被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圈了粉。
前不久,这位曾担任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被共事过的外国元首们称赞“最能清晰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的女性,出版了自己的时尚穿搭宝典——《大使衣橱》:
在这本书里,傅莹大使化身Fashion ICON,以多年外交经历作为主线,分享了自己的穿搭心得——用书面语形容,就是既代表国家形象,又彰显她的个性特色;用大白话概括,就是好看。
而让遇言姐印象最深刻的,其实不是傅莹大使极具代表性的纯色套装,而是经常出现在她身上的珍珠配饰。
珍珠无疑是最富有女人味的珠宝,它是名媛女星们的宠儿,也是王室政要的必备之物。
很多女性精英都偏爱珍珠佩饰,用以搭配干练沉稳的穿衣风格,有一定正式感又不会过分抢眼;火力全开的时候,更离不开珍珠的增色,说它是权力女性软实力的象征,挺合适。
而且遇言姐发现,搭配珍珠炉火纯青的榜样其实就在我们的外交部,以傅莹大使为代表的一众女性。
从她们的搭配当中,我们可以get到这样几个极具实用性的珍珠佩戴技巧。
“恰当比华丽更重要”
作为原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大使对于珍珠的搭配法则值得所有职业女性借鉴。
▲图片来自《大使的衣橱》
全球知名的英国《金融时报》采访过傅莹,当时的主编巴贝尔写下对她的第一印象:
“这位朝我们餐桌缓缓走来的女士仪态优雅,没有中国官场上常见的那种严肃表情。身着粉红格子上衣和裙子,戴着一串粉白相间的珍珠项链,笑容灿烂。她很有魅力,但她明白,魅力还可以作为武器。”
▲就连日常着装都带着独特韵味
傅莹大使的着装基本以莫兰迪色系的套装为主,因此她对于珍珠的使用搭配极其“克制”,每一次搭配都蕴含无声的语言:
珍珠首饰搭配只突出一个重点
珍珠款式可以简单,但光泽度务必要好
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傅莹大使就身穿一套灰调蓝色套装,全身上下没有多余装饰,唯有一副珍珠耳环,利落精干却绝不抢风头。
在出席亚洲论坛时,她选择的是灰蓝色的平驳领西服套装,中式立领内搭,用来搭配的仍然是同一副珍珠耳环。
时任驻英大使时,她上BBC电视和主持人进行辩论,这次配饰的重点是多色拼接短款珍珠项链,外加单粒珍珠耳环,用来搭配深色金丝绒中式立领对襟外套。
多色相杂的珍珠项链会减弱佩戴者的“冷硬”气质,增添恰到好处的时髦感。
遇言姐最喜欢的一身造型是这件领口巧妙设计的藏蓝色西式裙装,一枚黑白相间的写意胸针、一副大溪地黑珍珠耳环,即便领口空空,也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如果你看得仔细就会注意到,大使佩戴的珍珠佩饰,光泽度总是很讲究。
皮光,也就是光泽度,是珍珠的灵魂,光泽度越高,越值得推荐,要是拿不定主意,就在挑选的时候把珍珠放在一块柔软白布上,如果珍珠品质高,就能看到其温润的光泽,甚至可以看到人的倒影。
而参与正式场合,珍珠耳环宜亮不宜大,皮光好是首选;而项链务必选择大小、皮色一致的珍珠,整体协调统一,才更显恰当和柔和。
所以,在“非国家会议”级别的社交现场,珍珠首饰“成套”出现,效果会更好。
这时候“大小匀称”和“皮色”是傅莹大使搭配选择的要点。
在出席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的活动时,傅莹大使在西装内穿了一件黑白连衣裙,用直径稍大、光泽度堪比小灯泡的珍珠项链与同款单粒耳环搭配,温柔的光泽显得亲和,刚好对应了“中英友好贸易”的氛围。
而在另一个轻松些的场合,大使在白西服下穿蓝色波点连衣裙,搭配直径较小的简洁短款珍珠项链和单粒珍珠耳环,具有比大直径珍珠项链更强的亲和力。
胸针也是语言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看就不好惹的女性长什么样?
评论区中的高赞回答是:外交天团成员之一——华春莹。
外交是第二战场,时现刀光剑影,剑拔弩张;亦不乏暗潮汹涌,危机四伏。
作为和傅莹大使同样属于“外交天团”的“最美发言人”,华春莹每次亮相都自带一种刚柔并济的风范。
面对友邦,以礼相待;面对挑衅,有理有据强硬还击。
永远进退得体,笑容满面的她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珍珠搭配思路。
胸针是第二语言
单颗珍珠项链是百搭
作为站在外交部五星红旗前的发言人,华春莹的着装大都是深色为主,但她却会在佩饰上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动,比如胸针。
因为在深色套装上,没有什么能比一枚胸针更适合在外交场合传递“潜台词”。
最常出现的是这枚双花珍珠胸针,水滴形珍珠被设计成白色花朵,两朵花并列形成一个利落的花束,充满了线条感,这也是她经常在一些相对友好的情境下会选择的款式。
今年五月,面对许多西方国家对于“棉花事件”的污蔑,出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华春莹又刚又飒,直接回怼“去你家里翻箱倒柜,你能同意吗”。
当时她佩戴的是一枚五颗珍珠组成的花束图案胸针,同样是水滴形的珍珠,这次的花束排列却明显复杂许多,五颗珍珠呈五星角度排列,周边装饰以抽象的叶片线条,在视觉上很有“分量”。
▲仔细观察便可发现,这枚胸针出现的场合,往往都是明枪暗箭你来我往的“战场”
遇言姐最喜欢的是这枚螺旋状的黑珍珠胸针,白金组成清浅的螺旋图案,在螺旋正中镶嵌一颗皮光很好的黑色珍珠,胸针黑白分明,既像星云又让人联想起中国的“太极图形”,虽然整体大致呈圆形,却不会让人失去焦点。
在出席非官方场合时,华春莹偶尔会选择胸针+项链的组合,长度刚好到锁骨的短款珍珠项链外加花束形状的胸针,大大增加亲和力。
无论出席什么场合,选择胸针无疑是最妥帖且不容易出错的。
需要注意的是,珍珠胸针款式不宜出现太多的设计感,颜色以珍珠原本皮色为主,植物、花卉和对称图案都是不错的选择,至于可爱的卡通图形和带着流苏的造型,还是放弃吧。
其实珍珠项链并不是华春莹的首选,但只要戴,她更喜欢单颗珍珠的“极简款”,珍珠饱满圆润,除却一根细链外没有任何多余装饰,既恰到好处地平衡了空白的领口,又不会过度争抢风头。
但这种极简款吊坠就需要注意大小和光泽度,一般而言,13mm左右的南洋珍珠会是很好的选择。
专业面前:Less is more
除了傅莹大使和华姐,外交部其她女性也是珍珠佩饰的爱好者。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今年3月份中美在阿拉斯加举行的高层战略对话,双方激烈交锋的画面彼时成为全球各大媒体焦点,伴随那次会议一同登上热搜的,还有一个话题:
仅仅一天时间,该话题的阅读量就突破了3亿,而话题主角,正是外交部的高级翻译张京,她完美翻译了杨洁篪主任长达16分钟的即兴发言——这时长,可以让很多翻译界的小伙伴直接窒息。
以至于杨主任自己都说:“It's a test for the interpreter。"
和张京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曾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的张璐。
2010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和工作的热爱。
张璐将这句源自《楚辞》的名句翻译为:
“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 will not regret a thousand depth to die(我遵从我内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万次我也不会后悔)。”
巧妙传神,恰如其分。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作为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官,张京和张璐往往把准确和专业凌驾于个人形象之上,惯常黑色套装示人的她们最常使用的首饰就是珍珠耳环。
▲酷似赵薇的张京
▲外交部翻译司副司长张璐
她们用实力告诉我们:上战场?一对珍珠耳环足矣。
然而,在体现专业性的场合里,选择珍珠耳环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款式上尽量选择单粒、无多余装饰耳钉,耳坠、流苏、碎钻装饰通通不要;圆润、光泽度好就足够吸睛,可以尝试选择极少出现10毫米以上,但光泽度很好的日本Akoya珍珠。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外交部的女神们,历史上的传奇女性在书写自己故事的过程中,也总有珍珠为伴。
香奈儿说:“女人如果只能拥有一件珠宝,必是珍珠。没有珍珠的女人,不能称为女人。”
撒切尔夫人在面对让她摘掉珍珠项链的要求时,直接回怼:“Non-negotiable(没得商量)!”
▲Non-negotiable!
既能不动声色地彰显品位,又能从容展示个人实力,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众多女性都会如此青睐珍珠。
并且,珍珠自古以来就是女人的最爱,尤其是中国人,从戴到吃,一颗珠子从里到外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据《海史·后记》记载,公元前约4000年,中国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大禹定“南海鱼草、珠玑大贝”为贡品。
有样学样,后世帝王也开始将珍珠作为自己的“专用珠宝”。
▲出土的珍珠耳环
《尔雅》把珠与玉并誉为“西方之美者”,秦昭王干脆把珠与玉并列为“器饰宝藏”之首。
古代传说中稀有的两件珍宝“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前者指的就是珍珠。
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古人心目中,珍珠的价值远远凌驾于金银、美玉之上。
人们坚信,佩戴珍珠能够美容养颜、延年益寿,所以帝王们每年都会要求进贡大批珍珠装饰在自己的冠冕服饰、车乘仪仗之上。
▲古代后冠局部
掌上明珠,珠联璧合,明珠入抱,珠圆玉润……朗朗上口的成语一个接着一个往外冒,恨不得把所有美好含义都归拢到“珍珠”的名下。
现如今,珍珠总会和女性紧密相关。因为,珍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种由活的生命体产生的宝石。
它以疼痛开始,以完美呈现。
这既代表了女性独有的孕育和生产,也象征着千百年来女性抗争蜕变的传奇。
珍珠,是用来讲述生命和女人的故事的,这才是它真正的魅力所在。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in Nesti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