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IP改编电影,缘何本地票房口碑难双赢?

游戏IP改编电影,缘何本地票房口碑难双赢?

Great Daily - 娱乐·2019-08-08 07:10

专业电工24小时为您服务!
Lazada, Grab, 电影票竟然还有这些隐藏折扣

"

从国内市场掀起IP风潮之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对于人口红利和流量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沒有一个产业能够独立的生存和发展,于是在泛娱乐的背景下,热门游戏与影视产业的联动成为潮流。现象级游戏IP改编电影的成功上映,更是加速电影产业与游戏行业之间的合作,例如《生化危机:终章》上映首日便以2.79亿元的姿态打破2017年进口电影的单日票房纪录,最终在中国市场斩获11亿多的票房收入。

但游戏IP改变电影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因其受众大多集中在游戏用户和影视爱好者,因此经常陷入游戏玩家、普通观众两边都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尽管如此,「影游联动」已成为产业跨界合作的新风口,从暴雪公司旗下的《魔兽》改编电影在中国狂揽超14亿票房开始,到「小黄人」系列动画《神偷奶爸》带动同系列游戏的崛起时,游戏与影视之间的联动便不可分割。

而当游戏与影视跨界合作,并确定海外扩展计划之时,就不得跨越本地化的问题。如何对游戏进行合理改编,从而吸引观众转换为票房力量?电影产业又将如何面对大量的游戏IP?游戏IP改编电影的口碑遭遇滑铁卢又当如何?尽管游戏公司努力的向影视行业靠近,影视也尝试与游戏相连接,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亦确实存在,由于改编带来的同质化、跟风现象屡见不鲜,也不乏游戏IP改编电影失败的案例,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从用户定位的角度而言。基于游戏IP改编电影,因为游戏在前期早已积累庞大的玩家规模,其本身就已经具备品牌效应,在进行改编时,就会吸引到包括游戏玩家和影视爱好者的关注。但单纯的只针对游戏玩家改编,对于其他非游戏用户而言,无异于竖起一道无形的屏障,缺失的游戏背景知识将会提高观影的门槛;但如果将目光瞄准大众影视市场,意味着游戏的核心内容将会受到改编影响,如此创作者在改编的初期,就该对目标受众有着明确的认知。

其次,并不是每一个游戏都适合改编成电影,丰富的游戏内容和背景将成为改编的基础,否则就会难以支撑起整个电影剧情的展开。但值得注意的是,游戏和电影所营造的体验完全不同,游戏用户是整个过程的参与者,而观众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被动接受传递,因此在对游戏进行改编之时,在尊重玩家意愿的同时,也要营造出适合非游戏用户的观影体验。在庞大的背景下,如何保留游戏中的精髓和细节,也是衡量质量的一大标准。

最后,近些年来好莱坞上映的电影大多集中于IP改编,尽管基于游戏改编电影相较于创新电影而言,其上映后承担的风险较小,从某种角度而言,游戏本身的优质内容加上电影的表现手法,会容易赢得玩家和观众的认可。但在改编时如果沒有跳脱出游戏本身的束缚,缺乏表现形式和内容题材的创新,所表现的往往一成不变,无法吸引玩家并激发内心的共鸣。

因此,关于影游联动,无论是改编电影,亦或是推广游戏,立足不同的市场,需要基于不同市场用户的消费偏好、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避免触碰当地的文化禁忌,从而遭到目标用户的排斥。此外,提高改编质量势在必行,深入本地市场的方方面面,把握住市场变化的风向,通过适当的融入本地化元素实现创新,从而激发目标用户的心理认同。

润界本地化常年为海内外大小企业提供多语言本地化服务,精准的翻译、优质的配音、专业的后期,以及多元的渠道资源等,为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法律、金融以及多媒体制作等多个行业,提供包括音频处理、视频处理、字幕翻译与嵌入、移动网际网路软体开发、本地化翻译、多语言图形图像设计与排版等服务,助力企业更快的实现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愿景。

喜欢润界本地化,请多多支持,原创不易,转载请註明出处!

"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电影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