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场:华为的“至暗时刻”最该警惕什么(组图)
虽然吸引世界观众瞩目的《权力的游戏》在争议声中告结,但现实世界中的另一场权力游戏,却远没有到“终局之战”。
记者:现在的华为是否面临更困难局面?
任正非:美国的“90天临时执照”对我们没有多大意义,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我们非常感谢美国企业,他们为我们做出了很多贡献,我们的很多顾问来自IBM等美国企业。
记者:这个困难还要持续多久?
任正非:这个问题你可能要问“川普”,不能问我。
记者:目前对华为有两种情绪,一种是鲜明的爱国主义支持华为,一种是华为绑架了全社会的爱国情绪。
任正非:我的小孩就是不爱华为,因为他爱苹果。余承东总说老板不为我们宣传。我们制止他们瞎喊口号,不要煽动民族情绪。
……
面对美国的轮番打压,华为始终表现出积极的姿态(图源:VCG)
以上,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21日接受媒体采访的部分对话节选。这也是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15日宣布将华为列入所谓“实体清单”,要求任何向华为出售产品的美国公司必须获得许可特批后,任正非首次接受中国国内媒体采访。
华为能否渡过“至暗时刻”?中国应该如何打这场对美的终局之战?美国围困华为究竟是不是明智之举?美国真的开始衰落了吗?中美贸易战又将如何影响世界?
全世界都在轮番追问,每一方的答案又不尽相同。
在中国媒体一端,“不想打、不愿打,但不得不打时候也不拍打”的铺陈之外,一些充斥着民族主义情绪的表达也开始露头。比如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日前开始播出《英雄儿女》、《上甘岭》等抗美援朝系列电影,就被认为是因应于中美贸易战而刻意为之,意在提振民众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而刚刚宣布从苹果改用华为手机的胡锡进,其带领的《环球时报》听闻此讯,干脆建言另一部《横空出世》,该剧中的台词更加露骨地将矛头对准美国——“咱中国人、中国共产党人就从没怕过他美国!应该说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可他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要欺负你,让你就想对他大喊一声,NO!去XXX!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民族主义加民粹主义,这是中国未来向何处去最危险的一个方向。而具体到华为今次的遭遇上,民族主义好比一把双刃剑。
乐观地看, 这不正是外部压力之下中国内部凝聚力和集体主义逻辑的体现吗?至少从西方的视角看,这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早在今年2月份,当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 Verge发文称,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比份额达到第一,三家中国企业位列其后,而苹果只拿到第五时,就有西方媒体质疑“华为靠民族主义”超过苹果。
悲观地看,这样的民族主义可能裹挟着反美情绪,一方面给西方传递不恰当的讯号,另一方面也可能对中共决策层形成某种程度的绑架。套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说法,“对上升中的国家来说,如果民族主义情绪控制不好,往往产生不切实际的错觉,即觉得自己有能力去挑战现存霸权,或者自己去争取当霸权。”要知道,虽然现在站在台面上斗智斗勇的是中美,可全世界都看在眼里。曾在钓鱼岛争议和韩国部署萨德系统问题上一度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已经是前车之鉴。
股神巴菲特说过,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时空置换一番,或可表达为:民族主义情绪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更疼。
华为肯定会疼,可是如果弱到一掐就死,也是不现实的。《环球时报》20日刊发社评,给出了判断。“美方的断供会对华为业务产生一定影响,但肯定不会对该公司形成整体上的休克式打击,那些影响会是有限的,具体有限到什么范围既取决于华为过去的未雨绸缪,也与华为的对策和中国社会与它共度时艰的动员程度有关。”
“美国需要华为”。《纽约时报》以此作为标题给出了美国如何“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因为封杀任何公司——何况是行业领导者华为——将削弱竞争、推迟5G的普及、减少创新,且使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无法获得一些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技术。基于此,该文在最后呼吁,“特朗普政府应当停止这些虚有其表的策略,转而制定对美国通信网络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和保护的透明框架。”
《金融时报》的社评《美国围困华为的举措是严重误判》,则更愿意从美国此举可能诱发的中国意志维度展开,毕竟历史是一面镜子:苏联顾问在20世纪50年代末撤离,迫使中国造出自己的原子弹。美国今天的举动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它们很可能会刺激由北京方面主导的努力,以解决中国的弱点,发展一套完全独立的供应链。结果可能加速互联网和相关技术的分裂,而中国和俄罗斯已对这种分裂做出贡献。”
从华为的“备胎”战略,不难看出任正非的长远眼光
显然,《金融时报》也感觉到了弥漫于中国舆论场的民族主义,因为这股情绪背后的情绪,诠释的正是如何 “自力更生”。再看习近平日前走访江西稀土企业,传递的讯号还不够直接么?
风物长宜放眼量。当了十多年“备胎”的华为,深谙此理。而就中美贸易战来说 ,更需要这样的长远战略眼光。于中国,从媒体轮番发声来看,已近乎耐心的临界点,可越是紧要关头,越需要冷静应对。毕竟在执拗面前,挥舞拳头、动刀子总是容易的,真正难的,恰恰是如何“怀柔”。中国从一开始的“被动应战”可谓占据了制高点,全世界也知道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被美国逼上了擂台,万变不应离其宗。
而这些,全世界都看在眼里。所以当切实利益与意识形态发生碰撞,国际关系更加赤裸裸。“符合既定安全标准的企业,即可参与到德国5G建设中”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Dorothea Merkel)这么说;“会耐心对华为能否参与加拿大5G项目做出评估”,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这么说;“不会在5G网络竞标前,排除任何公司参与”,荷兰首相马克•吕特(Mark Rutte)这么说;“阻止美企向华为出售技术和产品,会给日本经济增长带来压力”,日本副首相、财务大臣麻生太郎这么说;“英国会在5G和华为问题上自行做出决定”,英国文化大臣莱特这么说……
所以,华为的“至暗时刻”中国最该警惕什么?绝不是可见的“敌人”。因为放在更长周期来看,今天的“敌人”反倒可能成为一股强大的助推力。真正的该警惕的,恰恰是弥漫于各个角落且无形的民族主义情绪,是不懂“怀柔”的妄自尊大。
这一点,任正非看得很清楚。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美国 华为 奇闻异事 国际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in Nesti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