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台北电影节最佳剧情长片,平淡的家庭隐藏了多少矛盾?

2019台北电影节最佳剧情长片,平淡的家庭隐藏了多少矛盾?

腾讯网 - 娱乐·2019-07-24 14:05

月薪过万不是梦!Ritchie高薪聘请室内设计销售顾问
修水管,找权威认证的注册公司!24小时为您服务

今天给大家聊的这部电影,该片荣获了2019年台北电影节最佳剧情长片,但在豆瓣上可以说相当冷门,标记看过的才100来人,它讲述的故事,其实就发生在中国的每个家庭中――《老大人》。

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台湾电影,讲的是老矿工金茂的晚年生活。

金茂是一个典型的倔老头,不听劝、不服老,独自在老家平溪生活,明明已经行动不便,还要每天坚持照料菜地。

一旦忙出了病,他就打电话把工作繁忙的儿子叫回来,送自己去医院。

这么折腾了好多次,儿子开始对老爸颇有微词,对妹妹也满腹牢骚――每次不管我在忙什么,他都把我一个人叫回来,我也很累哎!

原来,金茂坚信“养儿防老”的思想,认为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遇到事儿了把儿子叫回家才是理所当然。

但他不知道的是,连续N次理所当然的操作,让疲于生计的儿子产生了把他送去养老院的想法。

不过,这个建议被女儿否决,她决定独自担起照顾爸爸的任务。

第二天,女儿收拾东西回到家中。

进门就打扫卫生,买菜做饭,还耐心劝爸爸搬去台北跟自己生活。

但女儿的热情,换来的却是爸爸的冷淡――不去,别管,你快回去。

通过前半小时的情节,影片快速把这个家庭的矛盾展现了出来。

爸爸秉承传统观念,对儿子一人寄予重托;儿子对爸爸失去耐心,对妹妹萌生抱怨;女儿想要孝顺爸爸,却总是被当成“外人”对待。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又都无法说服他人,最终一家三口就陷在了这个僵局中。

光是通过这层人物矛盾,影片就以小见大地勾勒出了老龄化引发的家庭问题。

可能有的小伙伴看到这里,都觉得爸爸金茂太固执,还有些重男轻女。

但实际上,金茂坚持留在老家,有他自己的原因。

有天早上,他亲眼目睹独居邻居的尸体被殡葬公司抬了出来,身边没有半个家人。

这种“无人送终”的恐惧感,促使他一有小毛病就迅速找儿子,甚至开始慎重计划起自己的后事。

他先是跑到照相馆,穿着唯一的一套西装,郑重其事地拍了一张满意的证件照,

回到家里,又穿戴整齐地演练了一番“体面地去世”,仿佛早就知道自己会何时迎来死亡。

然而后事刚准备到这里,金茂就被各种琐事打乱了节奏――

先是孙子带着女朋友回到老家,拉着他玩了好几天,

好不容易送走了孙子,他又意外摔倒,再次进了医院……

这次受伤,又是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女儿把他接回自己家里住,但碰上意外失禁这种事,金茂依旧不让女儿插手,大老远把儿子叫了过来,

儿子依旧乖乖过来伺候他,但嘴上一直讲自己的难处,说到最后,直接提出了送养老院的想法。

金茂思来想去,最后主动提出了要去养老院……

但是,当他真来到养老院之后,才发现这里的生活才叫“生不如死”,所见之处都是身边没有子女的老人,有的还正生着病。

所以刚来的几天,金茂曾经试图“逃跑”。

但跑出去后更加茫然,在地铁站迟迟找不到回家的路,最终只能被儿子又送了回来。

女儿倒是经常请假来养老院看他,但金茂在女儿身边,总是一言不发,父女俩仅有的互动就是坐在一块默默吃水果……

所以不管从谁的角度来看,金茂住进养老院反而让每个人更加身心俱疲。

尤其是在养老院又亲眼见证了几个老人孤独离世,金茂更是悲从中来。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老大人》的故事虽然没有特别激烈的人物冲突,但提出的问题却是十分尖锐的。

一方面,它讲的是子女在面对生活压力和赡养老人之间的艰难抉择。

片中金茂的儿子和女儿,其实都可以称得上孝顺。

别看儿子总是满腹牢骚,但只要金茂打电话,他必定随叫随到;女儿更不必多说,工作再忙也没有耽误陪老爸看病拿药。

但在这过程中,他们也切实体验到了一种巨大的无力感,明明想要改变现状,但总是搞不清问题出在哪。

另一方面,这部电影讲的也是当代老人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并不来自独居生活,而是来自不被理解。

片中的金茂,是个办事尊崇“老规矩”的人,但他的老规矩,已经越来越得不到子女的肯定。

他看孙子的恋情有戏,于是拿出积蓄想要赞助婚礼,没想到反被孙子嬉皮笑脸地拒绝;

好不容易等到婚事将近,想要大摆宴席,结果被子女们告知小两口未婚先孕,酒席就不摆了。

总之,关于家里的大事,金茂这个长辈没了话语权,说什么都被子女们一票否决。

这种体验积攒得多了,最终导致金茂在养老院里情绪失控,抓着一个要把母亲送去监护病房的女儿,大喊“你不能这样放着她不管”,结果反被对方当作“神经病”。

所以整体看来,《老大人》的基调并不轻松,但直到影片结尾,金茂真的按照自己的“计划”体面地离世了,创作者也并没有给出自己的观点。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两个子女去墓地看望父母的画面,也让很多网友说它是在“复刻”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

不过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虽有不足,但仍然有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设计。

其一,是片中加入了传统元素――平溪天灯节。

这是当地元宵节的特有活动,通过放天灯的形式祈福,也带有团圆的意味。

但在影片里,天灯节代表了某种程度的孤独。

影片开场时,就用电视台播报天灯节新闻的热闹画外音,反衬出金茂的独居生活。

而在金茂的眼里,天灯也不是喜庆物件,而是落在街上没人管的垃圾。

每次看到落下来的天灯,他都会气呼呼地收走,也正是因为想摘掉挂在树上的天灯,他才会不慎摔伤。

在影片结尾,金茂的子女们再次放飞天灯,祈求来年顺遂,但与此同时,金茂在楼上早已悄无声息地离世……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影片赋予了天灯节新的含义,不仅用它去展现主角的心境,同时也衬托出影片的主题。

片中另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就是金茂的西装。它同样具有多重含义。

一方面,西装是金茂眼里最体面的象征,是出席婚礼、葬礼等正式场合的不二选择。

即便孙子最后决定不摆婚宴,他依旧坚持在家庭聚会上,穿西装出席。

另一方面,西装也是金茂暗中给自己挑选的寿衣。

这件事在他看来,是晚年生活里为数不多的、能够自己掌控的事物。

所以影片结尾,金茂按照“计划”体面地离世,不失为一种相对圆满的结局,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故意激化矛盾,但这种克制,足以让观众为之反思。

在我看来,《老大人》的这两个细节,已经值得小伙伴们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衰老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死亡是每段生命的终点,没有人能改变这两个事实。但当它们真正来临时,每个人的应对方式会各不相同,《老大人》正是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

它没有太多狗血的家庭抓马,而是通篇进行克制的表达;它讲述的是虚构的、“别人家”的故事,但你却总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经历。

这样的电影,其实才是国产片真正该有的样子。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娱乐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