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吃得太晚,不利于控制血糖?营养师:对血糖、血压和睡眠不利

晚餐吃得太晚,不利于控制血糖?营养师:对血糖、血压和睡眠不利

爆炸营养课堂·2019-09-17 07:08

在寻找专业又实惠的粉刷服务?来这里就对了!
环球影城万圣节惊魂夜独家优惠!点此订票

很多人都说过"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但是不管这种说法的公众认可度有多高,晚餐仍然是人一天吃得最多、最丰盛的一天,一般宴席也都会安排在晚上。

很多人早上都起不来,早餐就会被简略,到了下班,心情更轻松,有时候还要去下馆子,吃得就更多更晚。

糖尿病人在这一方面就要格外小心,晚饭吃得太多太晚,容易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发病风险。

首先,晚饭吃得太晚会加重糖尿病病情也会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晚饭吃得太晚,身体没有处在消耗脂肪的最佳时间,因此消耗的能量会更少。

所以晚饭吃得晚跟晚饭吃得多最终结果差不多,都会造成血液中糖、脂肪含量的升高,加上人在晚上运动量小,消耗能量低,超出人体需要的热能就会转化成脂肪,从而造成肥胖。

而肥胖恰恰就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加重病情的诱因。还会影响胰岛素的药效,对糖尿病病情控制不利。

其次,晚饭吃得太晚会影响睡眠。

晚上人体新陈代谢率较低,晚饭吃得太多、太晚都不利于消化吸收。在晚上休息时间,肠胃仍在进行消化吸收的工作,会直接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人在睡眠状态下,大脑活跃会导致人发生失眠、多梦、浅眠等,有效睡眠时间缩短,时间久了就会影响人白天的精神状态,让人无精打采,昏昏沉沉,甚至可能产生神经衰弱等症状。

最后,晚饭吃得太晚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

晚上吃得过多和过晚还会导致血压上升,人本来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就会减慢,还有人晚上吃高盐的煎烤食物当夜宵,就会血液中的脂肪增多,容易累积在血管壁上,引起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并发症。

而糖尿病心血管病合并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更要关注心血管健康,养成规律、科学的进餐习惯。

那么什么时间吃晚饭最好呢?

结合现代人的作息习惯,傍晚5点—7点间是晚餐最佳进食时间。总之,晚餐可以吃得丰富一些,但控制进食量很重要,尤其不能吃得过晚,否则易造成血糖的波动。

各位朋友,你习惯早吃晚餐,还是晚吃晚餐呢?你觉得有区别吗?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生活经验。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健康 生活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