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曝光璀璨夜景 繁盛都市的富贵病
国际时评-中国·2019-09-25 09:00
灯光璀璨的维港夜景,一方面造就了“动感之都”的城市标志,另一边厢无疑却衍生了光污染问题。若然招牌林立的广告牌灯光是繁荣的象征,那么光污染诚然是发达城市的富贵病,只是美丽背后并非没有代价,香港的楼宇建筑密集,光污染直接影响邻近住客的睡眠质素,令不少人苦不堪言。香港摄影师尹子聪(Simon)多年前已关注这议题,不过他的镜头并没直接对准绚丽的灯光,而是透过多重曝光的影像,将黑夜的街道与象徵城市繁华的灯光交织在一起,超现实地描绘出城市的轮廓,从而向观者抛问,越繁荣是否意味着越灯火通明?
香港的光污染问题严重,早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事缘2007年,环保组织地球之友邀约Simon参与光污染的项目,虽然最后合作没谈成,却令他萌生研究此课题的想法。过往不乏有人拍摄霓虹灯招牌及大型户外灯光装置,在英国威尔斯大学修读纪实摄影的他,却选择用一种另类的方式来记录。在香港最光的街道──油尖旺区的弥敦道,Simon在同一张菲林里用多重曝光的方法拍摄街道的亮丽夜景,每张菲林拍摄20多至30次,每一次快门拍摄一段街道,换言之,一张重叠的影像记录了数百米长的街景。
Simon通常在日照较短的冬天拍摄夜景,有更多时间创作同一幅多重曝光影像。
浓缩在黑白菲林里
多重曝光的照片看似眼花缭乱,却保留了许多细节。在尖沙嘴段的弥敦道,重庆大厦外墙的大萤幕刚好展示了恒生指数;而在旺角段,多间珠宝金行门店映入眼廉。“菲林的曝光及冲晒要拿捏得很精准,才能保持画面的细节。如果中途有一次曝光不准,定会影响完成的效果。”
最初拍摄时,Simon双管齐下以彩色及黑白菲林拍摄,朋友形容他的黑白菲林照片恍如为香港照X-ray,彷佛照穿了这个城市的生态,“它表面上很繁盛,可里面却很多讽刺性的东西。”因此,他舍弃了色彩缤纷的画面,反而黑白影像背后能承载更多的讯息。
完成香港系列作品后,在2008至2009年期间,他移师北京、上海、台北、东京、首尔及新加坡等人口稠密的亚洲城市,继续以同一方式创作,将这些城市的广告牌灯箱及街灯的影像,浓缩在一张黑白菲林里。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刘翔的广告牌成为彼时国人的焦点;在上海的南京路,西式建筑物映照出这座城市的历史;东京的银座中央通及新加坡的乌节路,则随处可见大品牌的标志,这也是光污染的源头之一。
多重曝光的照片看似眼花缭乱,却保留了许多细节,图为台北忠孝路。
香港光污染列前茅
“当我尝试解码整系列作品时,慢慢发现亚洲城市的繁盛,都是买卖的行为,一个城市越多欧美品牌的标志,代表着发展得越好。”他将此系列作品命名为《城市──亮》(City Glow),Glow有发光及发亮的意思,一个城市的发热发亮,同时意味着它的不断发展与繁盛,只是许多人都忽略了灯火通明背后的代价。
在众多亚洲城市之中,香港的光污染程度可谓位列前茅,Simon感叹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善,单靠民间自发去做,近乎杯水车薪。政府虽在三年前开始实施《户外灯光约章》,不过约章属自愿性质,并无法律效力,因此成效并不理想,反观纽约、巴黎等欧美城市已陆续推出相关法案,值得借监。其实,与其全城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倒不如返璞归真,认真监管香港的光污染问题。
“欧美品牌是亚洲城市繁盛的标志,但越繁荣是否意味着越灯火通明?”──尹子聪
Last modified onTuesday, 17 September 2019 11:06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One-stop lifestyle app dedicated to making life in Singapore a breez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in Nesti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