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纽约时代广场为武汉加油!侠义武汉,心中有座江湖!

快讯:纽约时代广场为武汉加油!侠义武汉,心中有座江湖!

旅游vlog创作者·2020-02-07 19:11

每次出国都要买当地电话卡?你需要一张无国界手机卡,既便宜又好用!
周边游低至$69/人!快来看看这些假期好去处

纽约时报广场为武汉点亮的广告牌

2020年的春节,武汉牵动了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心,每个人都真切地希望武汉能够快些好起来。

武汉虽然迫不得已被隔离了,但是武汉城内的人,还是一如既往地爽朗、乐观,带着他们一直以来的坚强,与病毒对抗。

武汉人身上与生俱来的大气,让他们坦然地迎接困难,不皱眉头;他们那份润物无声的细腻,也让他们悄悄地把爱传递出去,不让爱成为负担。

刚柔并济,这就是武汉的侠义气息,就是武汉的江湖。

在武汉的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就从不缺少恢弘浩荡的事,豪情大气刻在了骨子里。

武汉地理位置特殊,坐落在江与湖之上。发源于世界屋嵴的长江,从武汉穿城而过。在城中,长江的最大支流,全长超过1500米的汉水,在这里与长江交汇,共赴大海。

浩荡的江水或泛滥,或改道,或洼地积水,就在武汉城中形成了一个个湖泊。现如今,武汉保留了大大小小的湖泊166个,是如今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大城市,超过了四分之一的土地,都被水面覆盖。因此,武汉有了个“百湖之城”的称号。

在古代,借助水利运输,可以极大的促进当地的商贸、军事力量等一系列实力的发展。因此在春秋群雄争霸之时,占据了江汉平原的楚国,拥有了天然的优势,在周文王、周武王时期开始崛起,史称“大启群蛮”。在楚庄王在位时期,更是开创了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位于南北大动脉京广线中间,又有长江、汉江交汇,地理位置极其优越,素有“九省通衢”之名。实际上,武汉不止交通便利,其在地缘中的地位也是极其重要的,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与纪要》中说:“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这段话十分中肯地指出了居于天下之中的武昌(武汉)其位置的重要性。

在历史上,长江不但是连接东西之间的纽带,也是南北对峙时南方势力的天然防线。例如南北对峙时期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南宋等等,无不视长江为生命线,长江防线一旦崩溃,则如无根之木,必不久矣。

三国时期,东吴最大的优势就是长江天堑了。在这条防卫线上,东吴水军可以通过水路迅速集结,救援长江上被攻击的各处要地,对防守来说十分便利。所以,当年孙权不惜背盟,也要偷袭荆州这处长江上游地区。

曹丕三路伐吴,曹休、臧霸攻入建邺附近,结果就是因为东吴援军迅速云集而功亏一篑。

顾祖禹曾言:“欲固东南者,必争江汉。欲窥中原者,必得淮泗。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者,国必危。”

这就是在武汉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恢弘史诗,虽然万般荣光都渐渐散去,但这份历史与文化还是深深地刻进了他们的血液中,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

唐时江夏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miǎn)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期间,武汉经济文化逐步繁荣,成为文人墨客的汇聚之地。

黄鹤楼被崔颢、李白、白居易、王维、刘禹锡、苏轼、陆游、黄庭坚等无数唐代乃至后代着名诗人吟诗颂赞,一时间,武汉成为中国南方的文化重镇之一。

崔颢所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和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使黄鹤楼名扬天下,而李白的另外一首“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使武汉从此拥有了“江城”的别称。

历史上,曾经在这里短暂停留过的苏轼,极好地诠释了这份大气。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朝中爆发了着名的乌台诗案,主角就是苏轼。御史何正臣攻击刚从徐州知州任上调任湖州(浙江省湖州市)知州的苏轼,说其对朝廷不满,上表暗讽朝廷。有些对苏轼不满的也趁机落井下石,要置苏轼于死地。

苏轼仕途上的朋友很多,他虽然不完全认同王安石变法,却与王安石、章惇等人私交甚笃。苏轼出了事,王安石和章惇不做落井下石的市井之行,极力营救。在各方的努力下,苏轼免于一死,发往黄州安置。苏轼的身份是黄州团练副使,条件是苏轼在黄州不能到处乱跑。黄州就是今天的黄冈。

除了行动遭到了限制,苏轼一家在黄州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钱。为了节省开支,苏轼把工资分成30份,一份150钱,都挂在房梁上。家里再苦,一天也只能用一份。

由于苏轼的形象非常正面,他的不幸遭遇在黄州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其中包括黄州知州。知州决定帮助苏轼,就选定黄州东门外的一处坡地,让苏轼在此耕种,多少解决了经济困难。苏轼便以“东坡”自号,从此,苏东坡的大名响彻古今。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在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刚刚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此时的他是劫后余生,内心应该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从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

时代的车轮继续前进,1949年后,新中国成立,千年以来中国的封建帝制荡然无存,政治上和思想上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解放作用,中国的社会开始了变革。

这座在水面上的城市,现在也最大程度地利用起了地理优势。

武汉是现如今中国水陆空三栖的交通中心,连接南北,承东启西,襟带山河,雄视天下。

易中天曾经给过绝佳形容:一线贯通,两江交汇,三镇雄峙,四海呼应,五方杂处,六路齐观,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省通衢,十指连心。

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孙中山《建国方略》

早在20世纪初,汉口就已经是十分繁华的内陆水上口岸了。清末日本驻汉总领事水野幸吉十分钦羡,他在自己的书中写道:“与武昌、汉阳鼎力之汉口者,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近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

老汉口码头

从此,武汉就有了这个“东方芝加哥”的名号。

今天,武汉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动车检修基地,具备400组动车组的检修能力,约占全国动车组检修任务总量的40%。

被水环绕的城市内,水面上架起了四通八达的桥梁。仅仅依靠轮渡早已不能满足交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一座又一座的桥梁,让“跨越天堑”的理想成为现实,仅在穿城而过的长江上就有11座大桥,汉江以及其他水域上大大小小的桥梁也有百余座。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自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以来,武汉长江大桥虽历经7次较大洪水、77次轮船撞击,但至今仍十分健康。

江与湖之上,武汉人的性格波澜壮阔,却又柔情似水。

在硝烟争斗之外,武汉也静得下心,能够辟出一块世外之地潜心治学,藏下了一份书卷气。

武汉的高校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各类院校林立,每年为社会输送数万人才。

其中最受瞩目的,还是历经了百年风雨的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经数次更名、兼并,于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更名武汉大学并沿用至今。

很多人都看过武汉大学正门的牌坊,上书六个大字:“国立武汉大学”,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种念法:“学大汉,武立国”。

这一绝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长吴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

直到今天,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两个朝代始终被华夏子孙铭记:汉与唐。不然,我们又何以自称汉族,而海外华人聚居之处叫做唐人街?

而提到汉朝,除了开国皇帝刘邦,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汉武帝刘彻。“学大汉,武立国”取的便是这层意思。每个武大学子在向他人介绍此句时也就免不了一股由内而外的自豪感。

那个时代的气魄与胸襟,留存至今。

在这个校园里,也有着中国校园内最美的景色。

从樱顶的日出到栈桥的日落,从清晨的珞珈山到傍晚的东湖畔,从午后万林的露台到雨后湿润的操场,处处皆是美景。

包容、自由、年轻,这就是武汉大学。

校园之外,武汉的寻常百姓家则是朴实又温暖的烟火气。

清晨,唤醒武汉人的可能不是照进窗户的一缕阳光,可能是热干面、豆皮、油香、煳汤粉、牛肉面、烧麦、糯米鸡……

漂泊在外的武汉人,回到家乡也顾不得缓解旅途的疲惫,总会先告知朋友:明天不睡懒觉,一起去过早。

一份带着武汉城的味道的早点,为游子接风洗尘。

什么都无法阻挡武汉人过早

想与朋友叙旧,一顿早餐的时间不够,那就约在晚上。小龙虾、毛豆、凉面、烧烤、炸炸、牛杂、串串、卤菜……吃不撑不回家。

有些急性子的年轻人,吃饭的时间也等不得,端起热干面就走,边走边吃也毫无负担。

在这座城里,生活得恣情率性。

武汉这座城,藏了豪情大气、书卷气、烟火气和生活气,听起来虽然复杂,但这些确是实实在在的江湖气,有海纳百川的气魄,但又有朴实平凡的生活态度。

我们相信渡过了无数难关的武汉,这次也可以坚强地打赢这场战“疫”!当樱花盛开之时,那个游人往来、江轮穿行的武汉,会重现在我们的面前!

参考资料:

武汉、楚国、春秋战国、三国、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学大汉武立国 百度百科

战国时期的楚国和现在的武汉有什么联系吗 百度知道

蜀汉灭亡后东吴过分依赖长江天险对西晋进攻的准备不足 腾讯网

武汉,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地图帝

苏轼为何叫苏东坡? 知乎

苏轼为何自称苏东坡?与湖北黄冈有关系 搜狐

三国时期武汉是归属哪个势力的? 知乎

什么是武汉? 星球研究所

旅读 ∣ 武汉,说不清的江湖都在这里 穷装逼

行走|武汉——江湖上的城市 逗逗地科

武汉大学官方网站

武大,你凭什么叫国立网红大学 掌上武大

学大汉武立国(汉武大帝)影评 豆瓣

什么是武汉,桥,桥,桥! 桥梁建设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