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夜”“一死一生” 《武汉日夜》太好哭了
“它离得足够近,让我们看到了以为足够了解的、武汉抗疫过程中原来并不熟悉的、那些更打动人的细节。” 主持人白岩松观看纪录电影《武汉日夜》后如是说。这部时长95分钟的院线电影,从30位战“疫”一线摄影师累计拍摄的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中剪辑而来,讲述2020年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后,这座城市中发生的故事。
该片上映后,有观众认为,《武汉日夜》“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默默的记录”,生活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平凡人的真实境遇,成为全片最大的“催泪弹”。《武汉日夜》导演兼编剧曹金玲表示,“不希望把情感过度地倾泻给观众,通过尽量客观、不加渲染的讲述,让大家静静地看完,然后有所感怀,也感觉到希望和力量。”
海量素材中梳理生命不屈
95分钟的《武汉日夜》,没有一句画外音,没有台词剧本,没有激烈的画面和刻意的煽情——镜头下的武汉居民平静而努力地生活着:患者与医生携手自救,感染者和家人相互鼓励,志愿者穿过武汉的街巷连接着生存与希望⋯⋯同时,影片也并不避讳疫情带来的伤痛。
这些真实的记录来自30位摄影师为期4个月的拍摄。总制片人李玮介绍,2020年1月23日,《武汉日夜》的出品方之一——电影频道便与湖北当地新闻同行达成合作。湖北广播电视台及湖北全省17个地市拍摄的素材实时传送给影片主创。“经过商讨,团队最终定下讲述情感故事的基调——拍一部纪录电影。”
新闻摄像不同于电影镜头,具有很强的不可复制性。为了真实性和记录性,它往往需要舍弃对于镜头美感的追求。“但这些镜头所蕴含的情感张力特别真切动人。”曹金玲表示,“(疫情)不是‘演’出来的,那些生离死别、日夜坚守、勇敢奔赴太令人刻骨铭心,我想总有办法梳理出一个电影作品来。”
创作之初,导演曹金玲面临的第一个难点就是,要在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中,梳理出故事框架。在海量素材中,最触动主创的是“这些人都很努力地想要活下去”。“强烈的求生欲背后,是因为有放不下的事、放不下的人。”曹金玲说,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传达面对生命中的无常、苦难,带着爱、痛、勇气和希望,继续好好生活的理念。“如果生活给了你一刀,这一刀还拔不出去,那么你如何带着这把刀生活?”
传递“生”与“死”的思考
《武汉日夜》中的两条故事线索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一方面,医院重症监护室中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在与死神做斗争,镜头直面死亡,亲属的悲伤和压抑中的浓烈情感,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另一方面,志愿者“W大武汉孕妇紧急救援队”穿梭在疫情下的武汉,接送孕妇前往医院。新生和死亡交织在一起,构建起疫情下的城市生活样态。
这是曹金玲梳理完所有素材后做出的决定,“主线上与疫情决战,与死亡做斗争。另一条线探讨‘生’,整个架构更像是 ‘一日一夜’‘一死一生’,它讲的是日夜更替、生死轮转、生生不息的内在意义。”
曹金玲表示,这些素材带给自己很多感动。自2020年4月进组后,曹金玲开始素材梳理工作,当时的状态是每天看,看一段哭一会儿,调整情绪后,再重复这个状态。“后来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导演不能太沉浸于人物及镜头,情绪过多就不能冷静地处理素材。”
曹金玲开始尽量客观地看待素材,也以此标准要求团队。在创作过程中,《武汉日夜》共启用了3个小组,对素材进行归纳和整理,将内容和台词转化为文本,再根据文本设置电影架构。
最终的成片中,观众跟随镜头从位于抗疫一线的重症监护病房出发,看到不同状态下努力生存的病人,看到来自祖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看到“方舱”中的坚持,看到志愿者的笑容,看到患者家属的期待及悲伤的泪水⋯⋯有观众在观看《武汉日夜》后表示,从这部作品中看到了很多成年人的无奈和无力,也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力量,这将成为生活中的勇气与动力。
对话《武汉日夜》导演兼编剧曹金玲:没有画外音,用画面忠实记录
《综艺报》:有报道显示本片使用了特效,作为一部纪录片,特效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曹金玲:本次拍摄受限于特殊的工作条件,很多素材存在穿帮、失焦、运动镜头不稳等问题。刚开始接触素材时,我很焦虑。通过和摄影师沟通,得知他们现场拍摄戴着护目镜,护目镜上全都是小水珠,机器也用保鲜膜包住,对焦完全靠感觉。后期制作时,团队以画面中的情感为优先选择标准,再尽全力解决技术问题,包括使用一些特效,确保电影影像质感。
《综艺报》:全片没有画外音的原因是什么?
曹金玲:从剪辑上来说,画外音是个便捷手段,更容易将素材有机编排在一起。但画外音会有声音角色的定位,有一定的主观性,会影响观众观影时的参与感。团队力争用画面本身来客观呈现,忠实记录。
《综艺报》:创作中是否遇到“瓶颈”?
曹金玲:2020年7月底,团队进入瓶颈。连续几个月“扎”在素材里,情绪上有一定累积,团队中的每个人都需要解压、释放、间离。于是我们放了一个小假,再回来继续剪辑。
《综艺报》:后续对片中人物是否有进一步关注?
曹金玲:2020年10月,团队回到武汉,追拍了一些日常,主要是素材中的人物。团队追拍了片中在医院扒柚子吃的老先生,康复后和老伴儿一起在公园荡秋千;跟拍了石长江老人一家的一天;还拍了疫情期间接送孕妇去医院的志愿者们吃烧烤,他们之前就约定“等疫情结束了,一起坐下来吃顿烧烤”⋯⋯这次拍摄很有意义,呈现了片中人物的现状,从剧作上来说,有一个“pay off”(回应)。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娱乐 国际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in Nesti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