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深圳说文化沙漠?那是你根本不了解深圳!其实它已经1600多岁了
行迹中国·2023-02-04 07:32
说起深圳的前世今生,在很多人印象中深圳改革开放前就只是个小渔村而已。而事实上,这只是因为某些记者、官员等所谓的“权威人士”泛泛而谈,而造成大家慢慢习惯了这样的“常识”!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NO!其实深圳的老县城已经有1600多岁,只是新县城变成了特区而已。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为了衬托深圳的高速发展,很多媒体及官方为了“突出”深圳曾经的落后,不但将深圳冠以“小渔村”还外带“边陲”二字,搞的很多人信以为真了。
文化沙漠往往是指一个城市因为发展过快,从而导致文艺、科学、教育、精神生活等方面较为匮乏。所以,深圳这座被认为从“小渔村”崛起的城市,往往成为了文化沙漠的典型代表!
事实上,深圳地区最早的建城史可以追溯东晋时期,朝廷置东官郡,郡治设在今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算算到现在也已经有 1600多年的历史了。后置宝安县,县治不变。唐代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县治从南头迁移往莞城。
一直到明代,随着欧洲远征舰队的到来,我国沿海地区开始被西方文化侵蚀。以及倭寇、海盗不断袭扰,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东莞县治太远,鞭长莫及,管理困难。所以深圳宝安南头乡民向粤督请求设县,明万历年间请愿得以批复恢复原有县制,取名新安,县治复归南头古城。
民国三年,为了避免与河南洛阳市的新安县混淆,新安县复名宝安。而此时深圳镇作为宝安县下辖镇,因靠近香港商业逐渐繁荣并形成墟市,在这里形成了大量的商号、店铺、骑楼、庙宇、书院等,人们早已不再以打渔为生,人称“深圳墟”。因深圳墟处在京九铁路线上,交通优于旧县城南头,1953年,宝安县城前往深圳墟。
1979年,改革开放总工程师在南海边上画了个圈,宝安县由此晋升为深圳市。现在的宝安区其实并非当时的宝安县中心区域,原来的深圳镇,也就是现在罗湖区才是当时宝安县的中心区域。
所以说深圳华丽转身前的地方,不仅不是小渔村,而且还是实打实的宝安县县城所在。在深圳除了南头古城、还有建于明代大鹏千户所城、甘坑客家小镇、鹤湖新居、观澜版画村、大万世居等历史文化景点。不知何来“小渔村”,沙漠文化之说?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其他
One-stop lifestyle app dedicated to making life in Singapore a breez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in Nesti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