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广东人这么喜欢吃禾虫,原来是这样!

难怪广东人这么喜欢吃禾虫,原来是这样!

厨男邮箱·2019-07-04 17:02

充值话费也能赚积分啦!AirPods、Grab券、充值优惠券...全部等着你!
新加坡最实惠的空调服务在这里!

美食,更容易让人认识到人间值得—或许是家中饭桌上的亲情暖意,或许是恋人递过来的脉脉关心,或许是与友人共享的欢畅淋漓。世间美味繁多,有初春锦鲤之鲜美,有盛夏莲之清甜,有深秋粉藕之软濡,有末冬蛋羹之醇香。今天我又来教大家学习美食小技巧了!每天都有新惊喜哟!

在珠江三角洲,禾虫一向被视作盘中佳肴,受到众多食客的青睐,就连《本草纲目拾遗》上亦有记载广东人民对禾虫的喜爱。今天,红厨网就为大家聊聊为啥我们广东人会喜欢吃禾虫——这种看上去粘不拉几、就会蠕动的虫子。

禾虫学名为疣吻沙蚕,属于水生动物,形状长得像蜈蚣,表皮颜色金黄带红,也有部分会带绿色。禾虫虫身丰腴,浆液饱满,看起来十分可怕,但是吃起来却是另一番滋味。

禾虫广泛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河口区,在闽粤两省和上海、南京一带常有出现——主要生活在咸淡水之交的滩涂或稻田的表面土层中,与潮汐密切相关,涨潮时会随着水流大量出现。

以往,禾虫都是作为农业害虫出现在大众视野,它们喜欢侵蚀稻谷的根部,损害收成,农民们便将禾虫捕捞食用,发现其滋味竟也不错,于是逐渐有了食用禾虫的习惯。

禾虫一年有两个繁殖季节,也是其最肥美的两个时期:首先是农历4-5月(公历5-6月)荔枝成熟之时,也是禾虫正肥的季节,此时的禾虫又名“荔枝虫”、“早造虫”,虽然体瘦且色青量少,形态尚不够丰腴,但味道却也鲜美;而到了第二造——农历8、9月,正值金秋十月,禾虫也被称为“金花虫”,此造的禾虫体态丰腴肥嫩,含浆饱满,是一年之中的上品。

禾虫出造时,密密麻麻地浮游在河涌的水面,颇为壮观。农民守侯在河涌的出口处,抓紧时机捕捞。直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一次还可捕捞数百斤禾虫,用农艇满载而归。

自从农田施用农药后,禾虫逐渐减少,如今虽说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不过天然禾虫的数量依然不多。即便有的地方开始人工养殖禾虫,但禾虫价格依然不低,最高时甚至每斤卖100元以上。

广东、福建等地的饕餮食客们对禾虫的喜爱,可见一斑。

禾虫口感丰富,制成的菜肴风味独特,香气四溢;除此之外,它还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佳肴。

禾虫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还有滋阴壮阳、健脾、暖身、祛湿等药膳功效,《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记载:“禾虫,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

禾虫条条分明,最佳的口感需把浆完好地保存在虫身里,不过禾虫的特性是遇到温度稍高的环境,就会自己爆浆,这样很难能有真正的吃虫体验。

其实,想要烹调出条条分明、口感丰富的禾虫菜式并不难,只需先用30度的温水,将禾虫慢慢拖至断生能而且切不爆浆的程度即可。

禾虫做法众多,可蒸可炖,可煎可炸,或焦香可口,或清甜香滑,其中以瓦钵焗禾虫最显风味,而禾虫蒸蛋、酥炸禾虫、禾虫汤等等也都滋味十足,令人回味无穷。

作为禾虫的经典菜式,焗禾虫一直都是珠三角一带的名菜。此菜烹调前,需要往禾虫中倒入生油和盐,让禾虫在油盐中自然爆浆,再放在钵仔内,加入鸡蛋、新会陈皮、榄豉搅匀,蒸熟后稍微放凉,再连钵一同烘烤至表面略焦即成;当然,也可以直接用喷枪将表面烤干,这样吃起来表面焦脆、内里软滑,同样美味。

当焗禾虫上桌时,散发出的那股奇香绝对让人垂涎三尺,吃起来味道极为鲜美,难以言表。

舌尖上的中国与风味人间的大火,让人看到了中华美食里所蕴藏着的历史底蕴。我们曾面对干旱,曾面对洪灾,可炎黄子孙坚韧的根性让我们的文化从未断绝。他们能在最干旱的吐鲁番种出水分充沛的水果,他们能在食不果腹的年代发明美味简单的吃食。中华美食物种之繁多,食材范围之广阔,制作方法之复杂,全世界几乎没有国家所能相媲美。

中华美食里所蕴藏着的,正是炎黄子孙绝不弯曲的嵴梁。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