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侍宴图》:就是一幅仿佛在远远观看一场宴会的图画

《华灯侍宴图》:就是一幅仿佛在远远观看一场宴会的图画

萧家老大·2019-07-30 06:43

给你最佳的搬家及运输体验!承诺无隐藏消费
新加坡最实惠的空调服务在这里!

《华灯侍宴图》就是一幅仿佛在远远观看一场宴会的图画

宴会,自古就是人类这种群居动物的重要社交手段。小到家常随意的亲友饭局、三五知己的雅集;大到君臣之间的仪制、外交场合的交接;无论是平顺安然的时日,还是风雨欲来的动荡之中,宴会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饮食、物什并不重要,时间、地点也并不是太重要,然而,宴会的参与者和主题很重要,有些宴会举足轻重,可谓饭局恒久远,一餐永流传。

古代没有今人先用相机给食物拍照留念的便捷手段,人们只能依赖文字、绘画等方式,记录当时的情形。历史上着名的宴会、雅集数不胜数,像《韩熙载夜宴图》《文会图》等等,就用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宴会场景。流传至今的画作,大多数都直接记录了宴会的参与者和他们的活动,这些画,仿佛在告诉人们这场宴会的主角是谁,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因何聚在一起;画师带着强烈的参与感进入了宴会的空间和氛围,让人观之而了然。

然而,有的画,仿佛在远远地观看一场宴会,它以局外人的视角窥视着一种属于人间的热闹。南宋大家马远的《华灯侍宴图》就是这样一幅夜宴图。

如果不是“华灯侍宴”的画名以及画上题诗云:“朝回中使传宣命,父子同班侍宴荣,酒捧倪觞祈景福,乐闻汉殿动驩声,宝瓶梅蕊千枝绽,玉栅华灯万盏明,人道催诗须待雨,片云阁雨果诗成。”你很难从第一观感上看出,这是一幅记述宫廷重要夜宴的图景。

一座孤零零的殿宇掩映于远山近树之中。怀抱着殿宇的是虬曲的梅树和松树,从梅树的枝丫来看,并非枝繁叶茂的仲春夏日,很有可能是春寒料峭的夜幕。远山高阔,被薄雾笼罩,沉浸在岁寒时节的苍茫和空寂之中。

但是,“父子同班侍宴”而来,不是为了记录这浩茫的夜色,而是夜色里“玉栅华灯万盏明”的热烈喧腾。于是,观者的眼睛不由得从空旷的外景转向殿宇,殿中灯火辉煌,几位微微躬身的人正在陪侍酒宴,宫女正和着乐音曼妙起舞。殿内幽深而不可目测,马远的笔意也适时停住了,在画卷上题诗的人杨皇后以及召“父子同班侍宴”的宋宁宗并没有出现在画面上。于是,这场夜宴到底宴请的是谁,是什么用意就成了众说纷纭的谜。

有人认为,此次宴会是宋宁宗为迎接签订“嘉定和议”的丞相史弥远举办的,所谓“朝回中使传宣命”。宋宁宗召马远及其子马麟作为陪侍,并用他们的画笔记录了这一重大时刻。

存世的《华灯侍宴图》有两轴,一轴有“臣马远”落款,另一轴则无,这也使得另一幅侍宴图的存在显得意味深长,究竟是父子俩同时作画呢?还是记录这重要时刻需要多复制一份副本呢?有的人则通过画上的题诗认为,这是记录杨皇后一家荣宠侍宴帝王的情景。天子宣命皇亲朝臣侍宴,是皇家恩宠的公开宣示,是皇亲国戚们的高光时刻。

从宋高宗时代起,这种荣宠逐步发展为特殊的宫廷传统,这样的宴会不仅是皇帝“人道催诗须待雨,片云阁雨果诗成”的兴之所至,更有着特殊的政治隐喻。

所以,也有人认为《华灯侍宴图》,描绘的是杨皇后的长兄杨次山父子在上元节侍宴的场面。一位能在马远、刘松年、李嵩这样的大家画卷上题诗的皇后,不仅显示了她的位高权重,也是在向世人宣示她的家学风范;是在展示她及家人对皇室文艺风向的尊崇以及他们所领受的荣宠。窃以为,于此画是在记述乍暖还寒的上元节,宋宁宗在行宫夜饮召杨氏一族侍宴。马远用高远的“观看”记述了内殿的歌舞升平,更渲染了外景的广漠。这何尝不是侍宴的本质呢?多少次步步惊心、多少次体恤君意,才拥有了这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良宵?那萧萧远山,正像深宫中的寒凉吧,那里曾有多少恩宠荣辱起起落落。

马远家族也可谓是深受宫廷恩宠的家族,所以他画下了这样一幅侍宴图,他太不在意那殿中人。也许,他已经惯看这宫廷苑囿中的热闹冷寂。那对江山风月不动声色的俯瞰,那侍宴中仿佛局外人的一瞥,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家真正的面容。

(本篇完)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