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宁夏银川西夏王陵、西夏博物馆,叹神秘贺兰山下西域王国的魅力

访宁夏银川西夏王陵、西夏博物馆,叹神秘贺兰山下西域王国的魅力

旅行景点发现家·2019-12-29 03:49

每次出国都要买当地电话卡?你需要一张无国界手机卡,既便宜又好用!
幸运大转盘全新上线;iPhone Xs、各种优惠券等着你

从银川市驱车向西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了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也是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西夏王陵。又称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

卫星照片显示贺兰山、银川平原,红箭头位置为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贺兰山麓,银川西南

西傍贺兰山的西夏王陵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邦泥定国、大白高国、大夏国、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

宋、辽、西夏及周边王朝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末因平乱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首领李思恭获赐姓。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与宋朝。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不愿投降宋朝而出走创业,陆续占领河西走廊地区。

西夏疆域图(1111年)

1038年,李继迁曾孙李元昊称帝建国,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

李元昊画像

西夏王陵群分布有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规模同明十三陵相当。吸收自秦汉以来,唐宋皇陵之所长,又受佛教建筑影响,构成中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现在开放参观的是三号陵,一般认为是李元昊陵。

李元昊陵卫星照片

李元昊陵

西夏王陵营建年代约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

李元昊陵简介

初建时每个陵园均有地下陵寝、墓室、地面建筑和园林,独立占地都在10万平方米左右,形制与布局大体相同。

李元昊陵月城遗址

李元昊陵碑亭遗址

1227年,西夏为蒙古所灭,西夏末主李晛投降,不久后被杀害,葬处不详,西夏灭亡。西夏王陵也被蒙古军队严重破坏。此后900多年,盗墓者已经将这些陵墓几乎洗劫一空,下图李元昊陵前巨大的塌陷就疑似是蒙古军队和盗墓者留下的。

李元昊陵碑亭遗址前的盗洞

明代洪武年间,西夏王陵被明朝政府发现,并且已经出现了认为这里是西夏王陵的论断。

李元昊陵碑亭遗址近景

李元昊陵复原模型

李元昊陵复原模型

李元昊陵复原模型

西夏王陵修造示意图

1938年,德国飞行员乌尔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将他在中国航拍到的相片整理成《中国飞行》一书,其中在银川拍摄的照片中出现了西夏王陵。当时人们以为这些形似金字塔的建筑物是外星文明留下的遗迹,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航拍西夏王陵

1949年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一度认为西夏王陵是一片唐墓。1972年,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正式作出挖掘西夏王陵的决定。截至2014年,西夏王陵遗址共确认出西夏帝陵9座,陵邑遗址1座,陪葬墓254座,窑址几十处,祖庙1座。

李元昊祖父、父亲陵墓卫星照片

其他帝陵、陪葬陵卫星照片

参观西夏王陵园之前一定要先参观新建的西夏博物馆,多了解一下西夏王朝的文化历史,而不是只是来打个卡,这样才不虚此行嘛。其实门票已经包含了西夏博物馆和西夏陵园的参观费用,不如好好看一看博物馆里精美的藏品。

西夏博物馆

西夏博物馆门口萌萌的西夏服饰偶

西夏博物馆入口大厅,这里有礼品店和3D影院

馆内现有《西夏历史文化展》和《西夏研究成果展》两个基本陈列,展出了西夏历史文物 700 余件,西夏学术研究成果 500 余册(份)。

西夏博物馆展厅入口

《西夏历史文化展》分党项迁徙与西夏兴起;西夏政治、法律、军事;西夏社会经济;西夏文化;西夏宗教;西夏王陵等六个部分。

西夏活字印刷术展览

李元昊是个有为的西夏皇帝,为了强化民族意识,增强党项族内部的团结,抛弃了唐朝赐封给其祖的李姓,改姓嵬名。还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自己的文字,三年创造了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

西夏活字印刷工匠

西夏文曾在西夏王朝所统辖的今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等广阔地理带中,盛行了约两个世纪。元明两朝,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了大约三个世纪。西夏文专家李范文认为,全部西夏文字共计5917字,而实际上有意义的字共5857字。

西夏活字印刷工匠

西夏人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字书写。为方便人们学习西夏文字,西夏还编写了字典。这些字典以及一批佛教经卷和手书作品,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多有发现。

西夏活字印刷残片

西夏文创制后,李元昊即下令推行国中,诏令国民悉用蕃书。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西夏文的地位,并于建国初期设立“蕃字院”,选拔西夏贵族子弟加以教之,以期传播。因此西夏文很快就在西夏国中通行。

西夏文石碑

西夏灭亡后,西夏文一直到明代中期尚有少数党项后裔还在使用。此后便被历史所淹没,变成了一种死亡的文字。1804年(清嘉庆九年),《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被发现后,学者根据该碑上的汉字与西夏文对照及记年,才重新确认了这种文字即是衰亡已久的西夏文。

西夏文陶器、石碑残片

清朝着名学者张澍于1804年(嘉庆甲子年)在家乡武威养病。在游清应寺时拆开了寺内一座前后砌砖,封闭已久碑亭,拆开后,见一高碑,上面所刻文字体形方整,字体好像都能认识,然而仔细看却无一字可识。碑的另一面刻有汉文,其中有建碑年款:天祐民安五年岁次甲戍十五年戊子建。天祐民安是西夏年号,张澍以此断定碑前所刻不识文字为西夏国字。这通石碑就是有名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张澍的这一偶然发现不仅使这一重要文物重现于世,也使已死亡的西夏文再次为世人所知。张澍是第一个明确识别出西夏文的学者。

有趣的西夏文

西夏博物馆六个展馆精选了人像碑座、文臣头像、小石马、雕龙栏柱、迦陵频伽、唐卡、绢画、泥塑佛像头、罗汉头等国家一级文物和西夏文、汉文残碑,佛经、西夏瓷器、官印、西夏钱币、西夏建筑材料等。配以大型沙盘模型、佛塔模型、微缩景观、人物雕像、临摹壁画、图版、照片等辅助展品。

6:1的比例复制宏佛塔

莫高窟西夏壁画复制品展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